m88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纪念币的现实情况分析

轰轰烈烈的冬奥会纪念币预约结束了,央行公布了预约率为94.93%,比百年纪念币接近100%的预约率差了一些。前者有4000多万枚是弃兑的,而冬奥会预约率就低了一点,兑换率可能会再创新低。纪念币已经成为鸡肋,未来何去何从?

曾几何时纪念币是个稀罕物,银行内部人员以此牟利,老百姓只能高价购买。究其原因还是发行量太少,从一两百万,到1000万,又到了6000万,纪念币的发行量增加,使得兑换越来越容易,但价值逐渐缩水。尤其是2015年以后实行预约制度,每人最多可预约20个(一卷),彻底毁掉了纪念币的价值。

预约制度对于普通集藏者来说是个好事,可以低成本购得纪念币,但对于纪念币升值则并没有任何益处。预约制度实行之前,不少人想要纪念币,没有关系搞不来,只能市场高价购买,购买的初衷也是因为升值了。如果发行之后就是面值价,就像现在这样,购买欲望也会相应打折。物以稀为贵,是收藏界的永恒真理,纪念币从1000万涨到5亿,再到目前的2亿,全民皆可预约,使得纪念币的前途堪忧。

虽然人口14亿,但绝大部分居民收入不高,官媒也曾纰漏,全国有6亿人月收入不到千元,真正有实力、有闲钱、有兴趣去搞收藏的可能也就几千万人,而这其中又有多少集币者?冬奥会发行量2亿,每人预约20枚,这就够1000万人预约。实际情况是,很多人拿别人的身份证预约多卷,实际算下来真正预约的人不到300万。这300万差不多就是全国纪念币收藏者的数量了。

成年人搞收藏,一点不考虑收益,只关心喜欢与否不大可能。只有收藏品升值了,才能吸引更多人入坑,才能发展壮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老物越来越值钱,新品价值也不赖。但现实是,1.5亿以上的纪念币推出后,虽然也火过一阵子,有些品种也翻倍了,但都是火的快,凉的也快,最近的两个品种跳过了火的阶段,直接凉了。好在纪念币还能回存银行,理论上没有损失,但若要搞到几十个上百个身份证也是需要成本的,还有快递费等,升值不到10%,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利润可图了。

这几年的纪念币也就是生肖币还凑合,但也仅限于鼠和牛,有超过40%的涨幅;猪发行量虽然和鼠一样,都是2.5亿,但价格一直上不去;而猴到狗由于发行量巨大,尤其是前两个更是高达5亿,基本上就是面值价。其他品种除了1.2亿的泰山和武夷山涨幅较大,1.5亿的建国基本上可以和牛生肖持平外,其他品种涨幅都是十分微小的。纪念币的交易成本较高,一般都要求卖家包邮,通常用顺丰,如果交易量较少,原本就是可怜巴巴的利润,再一包邮,基本上也没什么赚头了。正因为如此,使得九月和十一月的两套币遭到了投资者的唾弃。

百年纪念币9月开始兑换,市场价并未涨起来,发行之初仅上涨20%,之后一直下跌,到了第二批预约上市之后,涨幅已经缩减至5%以内,极大的限制了获利,交易的利润基本上都被快递公司挣了。但央行并未吸取教训,可能她认为只要预约率达到100%就能证明市场需求量高,但却不参考市场价和弃兑量。11月公布的冬奥纪念币不但没有减量,反而多了2000万,达到2亿,这完全是无视市场规则,盲目圈钱的表现。如果今年没有出现百年纪念币,只发冬奥会,行情明显会好很多,但上一个教训刚刚发生,谁又会偏向虎山行呢?

纪念币发行和兑换的改革持续了6年,发行量从原来几千万改成最低1.2亿,最高5亿的天量,但同时也遭到了市场的唾弃。集币者数量在预约的带动下也增长了不少,几年之后,发现兑换了一大堆纪念币,但根本无法流通,高价卖出也并不容易,还有多少人会在这条不归路上继续徘徊呢?如果纪念币发行量不降,流通无法实现,集币者会大为减少,就像集邮者减少一样。新入坑的有多少是抱着升值的目的来的,真正就是想收藏的实际上并没多少。

央行现在需要做的有两件事,这两件事只要做成一件事,纪念币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尴尬。

第一、降低发行量,最直接有效。1.2亿的泰山和1.5亿的牛、建国涨幅都还可以,尤其是泰山涨幅超过160%,比以前六七千万的纪念币都厉害。看来1.2-1.5亿的量市场接受度较高,甚至还可以继续下探到一亿或8000万,这样能保证稀缺性,价格上涨,参与者自然会增多,达到良性循环;

第二、推动纪念币的流通。现在的纪念币发行量过亿已经完全具有流通的条件,尤其是前几年发行的几套2.5亿以上的品种,目前市场价上涨不超3%,只要央行推动,应该有不少会进入流通领域。流通相当于消耗,存世量自然会减少。相信随着消耗量增加,存世量减少,这些纪念币还是会焕发勃勃生机的,从而也能带动整体纪念币市场活跃起来。

央行只要能做到两点中的一点,纪念币市场立马会被盘活,如果两点同时推动,那纪念币市场会再次火爆起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