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经确定了专题选题前题下,要提高专题邮集的水平主要应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素材。可以说专题邮集的水平如何,素材是关键的关键。素材就是编组邮集的材料。在专题邮集中就是专题邮品。笔者进行“电话专题”的集邮活动近十年时间,但至今尚未编组邮集参展,就是感到素材上还欠火候。前几年将各国发行的电话专题m88大部分收集到后,从邮集容量上来说足可编组出一部邮集了。但凡粗知专题邮集主审的邮友都知道仅靠邮戳、邮资戳及各种邮资标签等等,它们在邮集中的展示作用影响之好远胜m88一筹。除m88、邮戳外,其他邮品在邮集中体现得越全越好。所谓“全”即各种不同的品种都应尽可能在邮集中恰如其份得到体现。如邮资封、片、简的作用也好于m88;各种小本票封皮、m88边纸、水印、包裹单。只要是带有专题信息的任何邮政生产环节产生的邮品,均可纳入邮集。纳入邮集的邮品品种越多,至少说明邮集创作者的邮识与素材丰富程度。邮品要“全”的另一个方面体现就是体现不同的国度上,即应可能尽量收到各个国家发行的专题邮品。
素材重要性的另一个方面是体现在珍罕上。当然,作为邮集的作者总是想化较少的资金办较我的事,化较少的钱也编组出高质量邮集来。以往世界大展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但对某一部邮集来说,自己与自己比较,总有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其中就包括珍罕邮品的不断充实。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化费越多,能购入的邮品越多或越珍罕。各种本专题的变体品、组外品及早期珍罕品都是专题集邮爱好者千方百计搜寻的对象。
近年国内邮市颇为活跃,但说穿了只是对中国m88的大炒作。专题集邮爱好者极难从目前的上海卢工邮市和北京的福丽特邮市中购到所需的专题素材。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就收到彭瑾先生寄来的《驭海邮艺》就使国内许多专题集邮爱好者有了一个寻寻觅觅的机会,有了一个不断补充专题素材的机会。据笔者了解,南京的不少专题集邮爱好者与彭瑾先生有联系,并从中购到自己所需的专题邮品。专题邮品与一般邮市的m88不同,后者是批量的,只有价格的高低,早一点晚一点,总是买得到;而专题邮品则不然,有的专题错过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几次收到《驭海邮艺》都因不及时联系,几款笔者十分想得到的邮品被国内其他同专题邮友捷足先登,颇感惋惜。
二是专题知识。要编组好专题邮集没有相关的专题知识是不行的。不少专题集邮爱好者因为编组专题邮集而成为某一方面的行家,这也是始料未及的事。没有专题知识,要编组出一部有章节、有主题、有故事情节的专题邮集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专题集邮爱好者而言,获取专题知识较为简捷方法就是看一些本专题的科普读物。有了丰富的专题知识,才有可能识别哪些邮品 属于本专题的素材。限于篇幅,在此不展开叙述。
三是编组技巧。编组技巧既体现对专题素材的精巧编排,又体现在邮集作者对专题主题通过各贴片进行展示的效果。之所说,编组邮集也是创作过程,就是指作者对邮集的构成是独立思考与制作的结果。它与文学作品的创作本质上是一样的。中学生写作文时,同一个题目不同的人写出不同的文章,只要不抄袭,没有两篇文章会是一枯的,这其实也算是创作的一种练习。同样,同一专题,不同的专题集邮爱好者编组出的邮集可能会大相径庭。所以编组邮集时,对全集的构思、各章节的布局,各种不同邮品的利用及至贴片的制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上述三个方面,在彭瑾先生的《“风”创作札记》中都有精彩体现。这三个要素,是相互关联、相互交叉的。在收集专题素材时,同时进行专题知识的学习,甚至对整个邮集也是一个粗浅的考虑。随着邮集素材的不断积累,专题知识的不断增加,整部邮集的结构也许会逐渐清晰起来。成功的专题集邮爱好者还在于不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不断吸取他人的编组经验,要有敏感的思维。而要做到这点就是多学习,多惴摩各种邮品,多思考。作者:李茂长 出处:《驭海邮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