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建立了新中国,得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爱戴,喜欢集邮的我很早就开始收集毛泽东像m88,以表达崇敬之情。到上世纪80 年代末,藏品的丰富让我萌生了编组毛泽东像邮集的想法,不过有些品种的收集难度比较大,属于可遇而不可求。在这一艰辛的历程中,最令我难忘的是寻觅区票中的明珠― “红便邮”毛泽东像m88的经过及对它的历史背景研究。首先,容我简单介绍一下红便邮的发行背景。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11 月1 日苏皖边区政府在江苏清江市成立。该边区由抗战中创建的苏中、淮北、淮南、苏北4 个根据地合并而成。11 月13 日,苏皖边区交通总局成立。1946 年2 月14 日总局下设苏皖边区邮政管理局,颁发了邮政管理局暂行组织条例。1946 年3 月,根据苏皖边区交通总局会议决定,实行“交邮统一”,苏皖边区交通总局改称“苏皖边区邮政管理局”。
1946 年2 月巧日,苏皖边区邮政管理局发行了第一版毛泽东像m88一套5 枚 ,包括紫色5 分印邮、浅蓝色5 分便邮、棕色1 角平邮、海蓝色2 角机邮、桔红色2 角快邮。该套m88山翟英设计,面值为华中币,由华中印钞一厂采用道林薄纸凸版印刷,m88图幅为185 毫米x 22 毫米,无齿孔。有个别邮局为了为便撕开出售,曾自行打孔。
1946 年4 月1 日,由于物价上涨,苏皖边区邮政管理局上调了各类邮资。为配合这次调资,急需一批高面值m88。因时间紧迫,未不及设计、制版,苏皖边区邮政管理局便利用现有的第一版毛泽东像m88中的浅蓝色5 分便邮的印版,改用红色油墨重印(从刷色上加以区别),再以黑色宋体铅字改值加盖“暂售七角五分”字样(见人民邮电出版贪《 中国解放区m88目录》 1998 年修订版第113 页J.HD-31 )。此票仍由华中印钞一厂承印加盖,并于1946 年6 月26 日对外发行。
但是,也有数量极少的未经加盖改值的“红便邮”m88流出。物以稀为贵,这枚解放战争时期未发行m88的身价超过了不少红军时期发行的苏维埃m88,因此被誉为区票中的“红印花”, 同时也是我梦寐以求的珍宝。
1995 年,浙江省诸暨市m88公司经理俞克强在沪杭地区征集到一批m88拍品,并编印了拍卖目录,目录的封面印着一枚“红便邮”。那天我刚从东莞返回杭州,看到这本拍卖目录后大喜过望,下决心要把它拍到手。1995 年11 月25 日,拍卖会在杭州长明寺巷1 号省m88公司四楼的展厅(现已改建为办公室)进行。上午拍卖的是清代、民国邮品,参拍者中有我熟悉的几位外省市邮友。中午停拍时,我本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想法,邀请了三位邮友到“楼外楼”用餐,以尽地主之谊。饭后回到展厅,见到了当时还在北京嘉德拍卖公司工作的左京华女士。下午先开拍的是新中国邮品,包括“红便邮”在内的区票部分作为“压轴戏”安排在后面。直到下午4 点钟,当拍卖师喊出“‘红便邮’1 枚,起价4 万元”时,等待已久的我立刻举手应价。“4 万元、4 万元,有没有加价的?… … 4 万元一次,4 万元两次,4 万元三次!”拍卖师一边拉长了声音,一边环顾四周,见依然无人加价便“啪”的一声,落糙敲定。多年的心愿终于达成了!当时我的兴奋之情难以言表。为了得到这枚“红便邮”,这次我可是准备充分、志在必得,随身的小皮包中装着55 万元现金,还有一张银行卡备用,没想到能够以底价购得,知我心意的夫人在身旁也喜笑颜开,这真是“天遂人愿”捡得心仪至宝。我自己更是喜不自胜,因为我求觅这枚珍邮已有30 多年时间了。
那是1959 年至1961 年时,我在杭州市邮电局任许志尧局长的秘书,当时的局机要科科长刘春珊曾在苏皖边区邮政管理局工作过,他曾亲口对我说:" ‘红便邮’不加盖的原票,我有过一个方连,一张(即1 枚)我送给居洽群了。”听到这个消息我也动心了,“红便邮”在我心里埋下了种子。1962 年以后,刘春珊调任浙江省机要通信局局长,一直惦记“红便邮”的我多次去拜访并问他:“你现在有没有‘红便邮’? ”他笑而不答。直到20 世纪8 0年代后期,刘春珊去世后我曾去找过他儿子,因其搬迁未遇而作罢,刘春珊提过的那几枚“红便邮”也不知所踪。而后我也曾多方托邮友寻找“红便邮”,却一直没有音讯,这次拍得“红便邮”, 可谓“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有了这枚“红便邮”后,大大提升了我编组的《 解放区毛泽东像m88》 传统邮集的水准,这部邮集因此在2002 年广州首届全国老年邮展上获金奖加特别奖,2006 年参加太原全国邮展获大镀金奖。那次拍卖结束后我听一位邮友说:外省有两位参拍者来杭州也是奔着此票,因为你做了东,不好意思才让给了你。我听闻后又感激又高兴。为了留住记忆和邮谊,我将拍卖的收据珍藏起来,迄今已近15个年头。不过我认为收款说明写的m88名称“苏皖边区毛像第一版‘便’邮5 分”并不妥当,为什么这么说呢?根据前文所述,由于这枚“红便邮”是为了适应邮资调整而发行,且刷色也与第一版m88不同,笔者认为此票应属第一版第二次改色印刷,而《 中国解放区m88目录》 (邮电版)及拍卖收据上所写的“第一版”翻主并不确切。
至于“红便邮”流传于世的原因,有各种说法。一是印厂改用红色油墨印刷后,把未加盖的原票送交苏皖边区邮政管理局领导审定;随着解放战争的进行和邮政体制的不断变化,这些送审的未加盖原票从档案中流入市场。二是加盖改值时出现加盖移位情况,造成全版边上一列m88漏加盖。三是有未加盖的全版色样存于印厂,在战争年代少量流出。假如刘春珊同志曾有四方连“红便邮”的事实得到验证,则移位漏加盖一列m88之说将不存在。红便邮数量稀少,就笔者所了解的情况,这种未经加盖改值的“红便邮”m88除了笔者这枚外,广东省有3 枚(分属两位集邮家),江苏省集邮家2 枚,江西省集邮家1枚,北京集邮家1 枚,居洽群先生生前有1 枚(目前不知花落谁家),存世可能只有10余枚。作为珍邮,“红便邮”的一直价格不非,1993 年版的《 中国解放区票目录》 标价为2 万元,1998 年的《 中国解放区m88目录》 修订版标价为7 万元。香港杨乃强编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m88图鉴(解放区)》 标价为10 万美元。“红便邮”这枚区票中的明珠也因此吸引了作伪者的目光,2 0 08 年某拍卖公司的拍卖目录上赫然刊登出一枚“红便邮”,这条消息立刻引起了一些邮友的关注。经过江苏一位著名集邮家和相关人士对该票细致鉴别,发现这是一技是通过技术手段将加盖的“暂作七角五分”字样去掉的变造品,这枚m88后来被撒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