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脑未诞生和未普及之前,世界各国的m88设计家们大多采用手工的方法来一笔一画绘制和设计m88。自20世纪70年代始,m88设计家尝试运用电脑来设计m88、修改图稿、安排文字、铭记、面值等。关于是用“电脑”设计m88好?还是用“人脑”设计m88好的争论,也由此开始……
m88设计中的“电脑”与“人脑”之争,是当前集邮界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如何看待?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从当前发行的电脑设计的m88来看,m88画面呆板,缺乏神采;电脑设计m88是“愚人”和“懒人”的办法,绝对不宜提倡。另一种观点认为:电脑设计m88顺应了时代快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和审美情趣转移的需要,非常值得提倡。
概念:什么是电脑设计m88
电脑设计m88的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m88图稿从构思到最终形成全部在电脑上完成;二是m88图稿的前期制作需要人工的创作,如摄影、绘画等,后期设计时将这些人工创作“拷贝”到电脑中,再通过电脑完成最终的设计图稿。
我国第一套采用电脑设计的m88是1994年6月23日发行、由应聘在法国AIX美术学院任教的王雪青设计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成立一百周年》m88,m88由“100”和奥运五环组成图案。
1995年,电脑设计m88开始步入鼎盛年份。天津孟祥斌设计的《第4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央工艺美院何洁设计的《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深圳陈绍华设计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等,都是采用电脑设计的m88。除此之外,还有李德福设计的《中国旅游年》m88、陈栋玲设计的《中国汽车》m88、王虎鸣设计的《中国飞机》m88、《虢国夫人游春图》m88和《中国电信》m88等。进入21世纪以后,电脑在m88设计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我国每年发行的20多套m88中,电脑设计或部分采用电脑设计的m88占据了70%的份额。
现状:集邮者逐渐认可电脑设计m88
电脑设计m88既是冲击,又是突破,且是m88设计和欣赏观念的一种突破。长期以来,无论是在设计者队伍中,还是在集邮者队伍中,大部分设计者和集邮者还习惯和接受手工设计m88,因而电脑进入m88设计领域,设计者、集邮者都还不太适应。电脑设计m88这一被集邮界称之为“新的技术革命”的出现与发展,不仅充实与完善了传统的m88设计方式,同时影响或是改变了集邮者对m88的欣赏方式。比如电脑设计的《岭南庭园》m88,用色块来堆积,如同小孩子搭的积木一样,有的集邮者认为“耳目一新”,也有的集邮者认为“忍无可忍”。观点虽各不相同,但由此引发的关于m88欣赏的争论是有积极意义的。
未来:电脑设计成为m88设计的主流
1、电脑设计m88风行国际邮坛
国际邮坛运用电脑设计m88已不再是新生事物。美国的“政府间m88公司”和英国的“皇冠公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两家m88发行代理商,他们为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代理m88发行业务,拥有一批专门的m88设计人员。其设计人员在电脑中储存了大量的图片资料,一旦需要发行某一题材,他们就可以从电脑里调出数以百计的图片,直接作为m88图案,设计环节几乎不花什么时间。依靠电脑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m88图稿的设计,这种“短”可以用分钟计算。在市场社会,时间就是金钱。m88设计者以传统的方式用一支笔去慢慢设计,肯定会被炒掉。
2、电脑为m88设计带来技术支持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如果不知道什么是电子计算机,如果不会使用和操作电子计算机,将会成为信息时代的“文盲”。
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保罗·格林加德说:“从理论上讲,将来有一天,人脑可能被电脑取代。实际上目前人脑有很大一部分已经被电脑取代,像IBM公司的‘深蓝’电脑1997年就曾击败国际象棋的世界冠军,科学家通过电脑来解析人类基因等,这样的例子很多。”格林加德称,电脑能否取代人脑,这一问题非常复杂,并不能简单地说能或不能。但他认为,从理论上分析,电脑技术的发展,将来有可能代替人脑。
3、技术与艺术结合开辟m88设计新天地
我国清末画家石涛有一句著名的画论:“笔墨当随时代。”意思是说,画家要在继承先人画法的基础上,大胆革新,随时代创出新的画法。m88设计也应与时俱进。试想一下,如果当代画家韩美林依然抱着前辈、甚至前辈的前辈的画法,他又怎么能创作出令今天的集邮者喜欢的《癸亥年》、《熊猫》等m88呢?同样道理,如果还用20世纪的传统理念和设计手段来勾勒21世纪的m88画面,这也是万万不行的。
电脑所提供的速度、效率、精确度为m88设计者设计m88带来了便利
首先,许多在传统设计方式中烦琐的制作工艺,如喷绘的色彩渐变、图形色彩的改换、文字字体大小的选择、图形与文字的复制等,通过电脑的键盘,只要几分钟即可完成得无懈可击。这一在速度与效率上的改进为m88设计者节省了许多原来要花在制作上的时间,以利于m88设计者进一步在设计构思、创新上探索。
其次,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可以随时将图像储存到磁盘上,进而用复制的同一图像进行下一步尝试,万一尝试效果不理想,可重新取出原图像,复制后重新进行尝试。
再次,电脑在设计抽象选题m88如《中国电信》、《唐诗三百首》等,可以将设计效果表现得淋漓尽致,同一个构思能变幻出多种色彩的空间。电脑在设计文物选题m88时能准确地反映其历史原貌,王虎鸣在设计《虢国夫人游春图》时,为了使m88尽可能地反映出原画的艺术效果,运用电脑对其做了一个“外科手术”,将原画输入电脑的制版系统,细心勾勒出轮廓,脱去污迹,重新敷上专色,使《虢国夫人游春图》焕发出光彩。电脑在设计风光题材m88更有不俗的表现,如《九寨沟》m88,原作为照片,搬上m88有诸多不足,经过电脑“过滤”,色彩、构图、层次都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局限即使最先进的电脑也不是万能的
m88设计家卢天骄认为:就m88设计来说,有了电脑设计,许多东西利用电脑可以很快捷地实现。但m88设计者的头脑还是最重要的,如果不发挥自己主观的东西,就很难体现创意的成分。某些使用电脑设计的m88,在风格上千篇一律,值得深思。m88设计要利用电脑,更要发挥好设计者头脑的作用。因为,人的创造性是首要的。
电脑设计m88同样需要深厚的艺术功底和踏实的创作态度。孟祥斌在设计《天津民间彩塑》m88前,对天津民间风俗做了大量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用手工精心绘制了《天津民俗风情》白描画,然后才将彩塑照片与白描画利用电脑的功能进行了最后的“合成”。
即使是最先进的电脑,也不是万能的。电脑仅仅是一种手段,对于一些内容抽象、空间形式要求简洁明快的m88题材,如“国际年”、“国际日”、“会议”、“标志”以及“会徽”等现代艺术,就比较适合用电脑设计。而对于那些要求艺术上体现民族性的m88题材,就不适合用电脑设计。比如齐白石绘画作品就不适合用电脑来拼接设计,必须是原汁原味。
现在比较常见的是m88设计者用电脑来拼图,形成了一种创作上的时弊。有的m88设计者为了“赶任务”,同时掩盖自己设计水平的低下,采取了走电脑“设计”的捷径。这些m88设计者事先并没有一个精确的构思,只是在电脑前进行“指挥”,从众多的画册中“窃”出自己可用的素材,采用移植、拼接、剪裁、删改、涂抹等方式,东拼西凑,改头换面,m88就这样加工“设计”出来了。在这些电脑“设计”的m88中,m88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味道没有了,色彩虽然十分华丽,但是没有艺术灵魂,就像一个穿着华丽衣服的植物人。
呼唤提高我国m88设计的水平
不论是倡导人脑设计m88,还是利用电脑设计m88,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我国m88设计的水平,让更多的m88精品问世。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几代m88设计者的努力下,产生了众多脍炙人口、赏心悦目的m88佳作,如集邮者爱不释手的纪50《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纪71《开国大典》、纪94《梅兰芳舞台艺术》、特38《金鱼》、特44《菊花》、特46《唐三彩》、特57《黄山》、特61《牡丹》等,犹若满天繁星,数不胜数。这些m88或绚丽多彩,或精雕细琢,极富艺术感染力。许多集邮者正是被这些精美的m88所吸引而步入集邮殿堂的。但在当时,电脑还没有出现,这些m88的问世全凭m88设计家手中的笔,一笔一笔画出来的。
在m88设计上,我们能否也做到“宁缺勿滥”呢。集邮者要的是“十年磨一剑”的精品,而不是“一年磨十剑”的残次品。m88设计应该更精美,更具吸引力才是,否则如何提起集邮者的“集”趣?可近年的许多m88设计总是差强人意,很多集邮者已从过去热切盼望每套新邮到现在年底买一本年册往柜中一扔了事。m88设计质量的下降,是导致了新邮乏人问津的原因之一。
纵观世界经济强国的邮政部门,无不为在提高m88设计上下工夫,他们大量运用电脑来设计m88,将高科技成果体现在m88上,激起了集邮者收集的欲望。其成功经验值得我国邮政部门借鉴!科技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力量,科技是生产力,科技的进步就是社会的进步。因此,作为科技成果的电脑进入m88设计领域,应该说是势不可当。
当然,关于m88设计 “电脑”与“人脑”的争论也必将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