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88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著名集邮家——李伯琴“为集邮,我不遗余力”

提起李伯琴,在集邮界可谓大名鼎鼎。早在2001年,他的邮集《鹰》在日本举办的世界邮展上就获得了专题类金奖,成为我国在此领域获得该项殊荣的第一人。然而,对于李伯琴来说,编组邮集、参展、获奖,只是他集邮生涯中的一部分内容,更多的时候,他都做些什么呢?

创办邮市,为集邮者搭建交流平台

“我是1950年开始集邮的,那时只有12岁。但那时只能叫攒m88。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开始真正集邮。”李伯琴告诉笔者。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集邮活动日益蓬勃发展起来,参与集邮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在中国集邮总公司门前逐渐形成了自发的集邮品交换市场,集邮者在这里交换邮品、拾遗补缺。先在东华门,后来在和平门,虽然方便了集邮者,但客观上也影响了交通等,常常被有关部门整顿。当时已是北京市西城区集邮协会常务副会长的李伯琴,经过多方努力,获得有关部门的批准,以西城区集邮协会的名义在月坛公园开办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个合法的集邮品市场。“开办的日期是1988年8月5日,当时月坛公园不要门票,但进入邮市要两毛钱门票。月坛公园的职工负责,卖门票、收门票;当地派出所每天派警察维持秩序;西城邮协在市场设立咨询台,为集邮者答疑解惑、鉴别m88真伪。”

在那个万物复苏的年代,破土而出的月坛邮市发展迅速。每天市场里都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最多时进入市场的人员有4万多。门票也从两毛钱涨到5毛钱,到1991年年底达到5块钱。在m88行情方面,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全国看北京,北京看月坛。可见月坛邮市的影响力有多大。集邮者不可能靠到m88公司买m88进行集邮,一个健康、活跃的邮市对集邮者来说非常需要,对集邮事业的发展来说非常必要,因此,月坛邮市的创办对我国集邮活动的迅速开展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登上讲台,为天之骄子讲授集邮文化

清华大学是我国最高学府之一,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2004年9月14日,李伯琴站到了清华大学的讲台上,为120多名学子讲授《集邮文化与研究》。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知识讲座,而是被纳入教学计划(40个学时)、有学分(2个学分)的正式课程。李伯琴为这次教学做了充分准备。他精心编写讲义并制作幻灯片;组织学生参观m88厂,了解m88印制全过程;自备邮品、贴片等材料,教学生制作邮集贴片。李伯琴的讲授,受到学生的欢迎。最初有的学生觉得集邮很神秘,有的学生觉得集邮能发财,听了李伯琴的讲述后,才真正了解什么是集邮,怎样集邮等。有的学生在论文中写到:m88是没有围墙的大学,小型的百科全书。这一点让李伯琴非常欣慰,他说:“m88内容包罗万象,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好媒介。党和国家非常强调素质教育,怎么搞?开办集邮课,让学生通过了解m88上的内容和相关知识,来提高自身素质。”

从2004年到2007年,在清华大学开设《集邮文化与研究》课期间,李伯琴不但没有拿一分钱授课费,还拿出自己的邮品,给学生发奖,鼓励那些努力学习的学子。李伯琴这样说:“我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宣传集邮,扩大集邮的影响力,展现集邮人的胸怀。”

关注孩子,为集邮发展培育新生力量

已经70多岁的李伯琴还有两个顾问的头衔,一个是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顾问;另一个是北京市集邮协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顾问。而此前,他是这两个工作委员会的干将。

1999年,世界邮展首次在我国举办。为了营造气氛,全国集邮联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全国青少年集邮知识电视大赛。这次规模很大,要经过基层选拔,最后集中到电视台进行总决赛。李伯琴不但担任评委,还负责编写100多道竞赛题。他根据青少年的特点,设计了抢答环节、实物识别环节,除利用大屏幕出题外,还设计了许多有趣的道具,使得竞赛现场的气氛即紧张激烈,又欢快热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002年,党中央提出要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北京市集邮协会结合集邮的特点,创办了小公民道德教育集邮知识竞赛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2年,吸引了上万名全国各地的小学生参加竞赛,最高时达到六七万人次。李伯琴不但参与策划这一赛事,还负责出题、阅卷、颁奖等工作。另外,他还主持编写的《小学生集邮读本》,被北京市教委认定为小学生课外学习材料。

举办活动,为专题集邮水平的提高尽力

据不完全统计,从1985年到2013年,李伯琴到北京市大学、中学、小学、机关、团体、工厂、企业讲集邮课260余场;听众达三万人。同时为湖北、黑龙江、河南、内蒙古、广东、浙江、安徽、上海市等地以及体育邮协、水利邮协、辽河油田、胜利油田、大庆油田等20余个邮协举办评审员征集员培训班及秘书长、集邮作者和集邮骨干培训班授课。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我在专题集邮方面研究的比较深入,也取得了一些成就,我总想把我的经验告诉其他集邮者,让更多的集邮者在国际、国内的邮展中取得好成绩。”李伯琴说。

为了提高我国专题集邮水平,2002年,李伯琴倡议成立了华夏专题邮会,并任会长。12年过去了,华夏专题邮会的注册会员从最初的100多,增加到900多人,会员遍及全国各地,甚至还有境外集邮者参加;每季度编辑出版一期会刊《华夏专题集邮》,作为会员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2012年该刊被评为优秀集邮期刊;每月举办一次会员活动,点评邮集,交流心得和经验。李伯琴还应各地华夏分会的邀请开办讲座,最长的一次讲座进行了11天。他不但授业解惑,还亲自“操刀”,为邮集作者修改、加工邮集。功夫不负有心人。12年中,我国集邮者在国际邮展和全国邮展上获得专题类奖项的人员中,有70%来自华夏专题邮会。

如今已七十有六的李伯琴还在为各种集邮活动忙碌着,他说:“我集邮64年,尤其是退休后,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集邮中,为了集邮,我不遗余力,我为此自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