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88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邮文化节高邮谱写集邮梦 文献集邮古驿再续新邮情

王宏伟:全国集邮联会士,《中国集邮报》主任记者

王  威:大连集邮协会理事,文献集邮研究会常务理事

武书敏:河北省集邮协会理事,沧州市集邮协会秘书长

杨文忠:河北省集邮协会学术委员,邢台市集邮协会副秘书长

中华集邮联合会、扬州市人民政府主办,高邮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以“打造文化品牌,加快建设名城”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邮文化节10月18日在江苏高邮开幕,一系列精彩邮事吸引了全国的集邮者,齐聚邮都。文献集邮研究会三届四次理事(扩大)会、集邮与现代通讯产品展览、中华全国集邮联会会士论坛、文化产业合作商机说明会及签约仪式、盂城驿扩容改造工程一期竣工及二期开工典礼、促进集邮事业发展研讨会、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年集邮论文评审、中国解放区m88研究会换届大会、文献集邮研究会集邮图书捐赠仪式等活动交替进行,为打造集邮者心中的邮都梦努力。

以邮扬名,打造邮文化的品牌

王宏伟:如果见到一个“邮”字,会联想到什么?邮政、邮局、邮筒、m88、集邮、集邮者、邮展、邮报、邮刊……还有高邮——一个城市以“邮”定名的城市。

王  威:高邮是全国2000多个城市中唯一用“邮”为城市名字的,并且还头顶着全国集邮文化先进城市、中国集邮之乡的桂冠,特别是依托盂城驿的复建而备受瞩目的邮驿文化,而且随着中国邮文化节的举办,也形成了高邮独特的城市名片。

杨文忠:1995年《中国古代驿站》m88的发行,让人们记住了两个地方,一个是国内现存最大的驿城——河北怀来鸡鸣驿,一个是现存最完整的古驿站——江苏高邮盂城驿。1997年10月9日世界邮政日的时候,有幸在沧州参加了首届中国邮文化节节旗传递活动,更让我记住了高邮。

武书敏:在沧州的传旗活动我自始至终参加了,也就是从那时起,让我对邮政有了新的认识。为迎接第22届万国邮联大会在北京召开,江苏省人民政府、原邮电部、国家文物局共同商定,在第28届世界邮政日,由高邮市举办97中国邮文化节,并举行了邮文化节节旗传递活动,从北京出发,经天津、沧州、济南、徐州到高邮。

王宏伟:也正是97年举办了首届邮文化节,也就有了2003年的第二届、2005年的第三届、2007年的第四届、2009年的第五届、2013年的第六届邮文化节,今后也会有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

王  威:正是有了第一届邮文化节,将一种文化现象与一个城市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这个文化就是“邮文化”,这个城市就是高邮。“邮文化”用高邮市政协主席倪文才的话讲,包含了源远流长的邮驿文化、与时俱进的邮政文化、深邃内涵的书信文化和丰富多彩的集邮文化。因秦始皇“筑高台,设邮亭”而留下了高邮与邮驿、邮政抹不掉、扯不断的千年因缘。

杨文忠:在全国众多的城市中,高邮是极其特殊的,其特殊性表现在“高邮”这两个字上,是全国唯一用“邮”命名的城市。这里还拥有盂城驿、龙虬庄遗址、高邮当铺、高邮明清运河故道等4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丰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旅游资源,为打造以“邮”文化为主的东方邮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武书敏:高邮、沧州和邢台都是运河边上的城市,但将运河文化与邮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以扩大城市的影响,高邮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利用“邮”字打造东方邮都,凸显700多年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盂城驿,永久落户高邮的中国邮文化节,更彰显出高邮得天独厚的优势。

王宏伟:一座城市的品位,尤其是文化品位,能看出这座城市发展轨迹。在高邮的这几天里,相信几位跟我一样,处处能感受到全国集邮文化先进城市的风采,这种感觉应该是多方面的。

王  威:高邮这座城市有着明确的定位,就是“邮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邮传已经与高邮的历史和城市的精神融为一体,成为高邮的城市名片,邮文化已经深深印在高邮人的灵魂深处了。

杨文忠:行走在高邮的大街上,处处体现了“邮都”的风采。在不经意走过公交车站的时候,会发现有一个logo很显眼,那是高邮2006年广泛征集、专家评审得到市民认可的东方邮都的徽记,如今这个徽记也成为整个高邮的城市logo。

武书敏:“邮”字已经深深印在美丽的高邮, “邮”字无处不在,街道、公园、广场、小区、楼盘、雕塑……很多以“邮”命名,对于邮政人,见到“邮”字真的很亲切。

王  威:不仅是邮政人,作为集邮者,见到“邮”字也是很亲切的,这个字已经深深印在集邮人的思维中,一个“邮”字,将邮政人和集邮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杨文忠:有时候还真的不好区分,因为邮政人中也有集邮者,在考虑邮政经营的时候,也会考虑到集邮者的感受,因为集邮文化与邮政文化、邮驿文化是相辅相成的。

王宏伟:一个“邮”字,牵出了这么多的话题,确实,邮文化是人类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邮”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高邮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上下七千年,独树一帜的就是邮文化。

以邮会友,打造邮文化的盛宴

王宏伟:中国邮文化节已经举办了六届了,我是第一次到高邮,就这短短的两天,除了完成本身的工作,还参加了多个活动,切实感受到高邮浓浓的邮文化氛围,这里的人们谈邮、知邮、懂邮,是广泛参与性的结果,舒适优美的环境,办节迎客的热情与诚意,更是高邮向外推介的好时机。

王  威:我要比宏伟老师幸运了,我已经第三次走进高邮了。每一次的到来,都留下深深的印记,不光是因为高邮这座城市的繁荣脚步,作为集邮者,更关心的是这里的集邮活动。因为有像倪文才这样知邮、懂邮的集邮协会会长,才使高邮的集邮事业风生水起。从已知的资料中看,截止2012年,高邮有基层集邮组织108个,注册会员近万人,已经超过了高邮总人口的1%,这是个数字很令人振奋。

杨文忠:我是第一次来,在此之前都是从别人的文章中借别人之口了解高邮的。耳闻不如目见,这次的高邮之行,的确感受这里集邮的群众基础,从本届文化节的开幕式上能看的出来。在开幕式之前,主席台前摆了一千多张椅子,当我看完“会士成果展”再回到广场上的时候,座位上已经做满人了,尽管说有的是单位组织的,但坐在后面的更多的还是普通的高邮市民。

武书敏:普通市民参与集邮活动,体现出集邮的广泛性。在“会士成果展”展览现场,除了与会的领导和嘉宾,更多的是普通的民众在参观。当开幕式开始之后,除了坐在台下的会士、嘉宾、基层集邮协会的代表和一部分普通民众,更多的人是站在会场的周边,这种场景,在集邮活动中应该是不常见,只有在高邮。我也是第一次到高邮,王威老师是最幸运的。

王宏伟:在展览现场我问过参观展览的很多人:“知道集邮联会士吗?”然后告诉他们,会士是集邮协会最高级别的会员,是由全国集邮联命名的。我觉得在这一点上,高邮的人们更值得骄傲,因为全国集邮联设立会士以来的第一次会士成果展览就是在高邮,并且21位会士齐聚高邮,在任何以往的活动中是不多见的,为配合第六届中国邮文化节,多项相关活动在高邮举办。

王  威:为了配合第六届邮文化节,高邮市举办了集邮展览,规模达到了300框。涵盖了传统、邮政历史、专题、航天、极限、税票、集邮文献、社会类等类别,足以证明高邮集邮者收集范围的广泛性、品种的多样性、集邮研究的多元化。

杨文忠:在展厅中细细看了一遍,虽然编组邮集的水平有参差,但编组邮集很规矩。我也曾看过很多基层的邮展,给人的感觉是凌乱,在这里却有不一样的感觉。更难能可贵的是“勤政廉洁,幸福从政”的主题邮展,用m88、集邮品讲述执政为民、清正廉洁,这是屈指可数的。并且编组这些邮集的,都是对集邮怀有浓厚兴趣的高邮各部门、单位的领导干部,难能可贵,用m88讲述廉政故事、用集邮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到党员廉洁公正的教育活动中,收到良好的社会效应。

武书敏:在展厅中还有很多孩子们的作品,有一框的、有一页的,无论采取哪种形式,只要能调动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就是对集邮文化的传承。要让学生和孩子们多接触m88,多认知m88,才能使集邮这项活动薪火相传。通过相关的资料知道了高邮所有的中小学校都成立了集邮协会,南海小学还是全国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这都是高邮市多年不懈努力的结果。

王宏伟: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一次的邮文化节,参与活动的除了全国各级邮政和集邮部门,就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集邮者了,而这些集邮者都是文献集邮研究会的会员。

王  威:这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在盂城驿的斜对门,就是中华集邮文献馆,您进门就会见到4块牌子就后就明白了,文献集邮研究会的会址在这里,《文献集邮》杂志社在这里,中华集邮文献馆馆藏的所有的集邮文献,都是文献集邮者捐赠的,这里是全国文献集邮者自己的“家”。

王宏伟:王老师这样一说我就明白了。在中华集邮文献馆见到了天津杨耀增先生的遗著,深感亲切,因为书的封面上用的照片是我拍的,还见到了我的《王宏伟有幸集邮》,还有好多历年的《中国集邮报》,真的很兴奋,这次又有300册的集邮文献入驻中华集邮文献馆,丰富了这里的馆藏。

杨文忠:作为集邮工作者和集邮者,要充分利用集邮文献,并从这些集邮文献中汲我所需。文献集邮研究会葛建亚会长也多次提到要充分发挥集邮文献和集邮文献馆的作用,尤其是集邮文献馆要向普通市民开放,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集邮知识。我想随着馆藏文献量的不断增加,这里也会成为高邮的新景观。

武书敏:这次的高邮之行,是一次圆梦之旅。在《文献集邮》上读过第五届邮文化节举办时的很多朋友的感想,王光珉的一篇文章不但在文献集邮研究会的的征文中获奖,还在发表在当年的《中国集邮报》、《文献集邮》和《高邮信息》上,相信很多朋友对高邮的初步认识来源于此,并对高邮这个神奇的地方产生了好感,总想着看看梦中的高邮。因为同为第一届中国邮文化节邮旗传递的城市的缘故,来高邮的念头已经有好几年了,这次终于成行了。

王宏伟:为了将本届邮文化节办好,高邮付出了很多,从很多细节上就能看得上出来。从活动的选址、特色邮品的开发、嘉宾的食宿、出行都做了精心的布置。

王  威:单从这参加活动的证件上,就能体会出独具匠心。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这次配发的活动证是双面印制的,只是这个小小的改动,就避免了因为走动而使证牌翻转,并且不管如何翻转,总是正面示人,避免了尴尬场面的发生。

杨文忠:我也感觉到了。虽然只是小小的改动,却方便了大家的活动。在文化节的那几天,只要见到带这种牌子的,都知道是高邮的客人,在这一点上,北京关小敏的感觉更深刻。因为她充分利用在高邮有限的时间,穿大街走小巷,将高邮的景点都摄进了她的镜头里,很多情况下,都是这个嘉宾证发挥了作用,同时也证明了高邮的百姓十分好客。
武书敏:我手中的这枚嘉宾证要好好的保留着,因为这是我的第一个“嘉宾”证。尽管我有很多这样的证牌,但那上面不是工作证、就是工作人员、要不就是临时工作证、还有参展商,比起这个“嘉宾”证来,那可真是天壤之别。
王宏伟:为配合邮文化节,高邮的邮政部门经中国邮文化节组委会授权,发行了几款邮品,听说很是抢手啊。

王威:参加第六届邮文化节的嘉宾都会得到一款《古韵长风水韵邮城》的邮折,内含专为本次邮文化节发行的,以《大运河扬州揽胜》普资封为载体的“第六届邮文化节纪念”、“ 第六届邮文化节集邮展览纪念”、“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论坛”3枚纪念封,还包括“盂城古韵” 个性化m88小版和“第六届中国邮文化节”个性化m88小版。
杨文忠:最抢手的应该是三枚纪念封了。在闽江大酒店入住的集邮者很多人都没有买到,听文献集邮研究会负责接待的何大姐说,这三枚封只给了200套,而很多人一买就是十套,短时间内被抢购一空。我也抢了10套,寄给了30位朋友。

武书敏:我只是在邮折中见到了这三款纪念封,留下点小遗憾。

以邮兴邮,打造邮文化的梦想

王宏伟:高邮独特的城市品牌定位和形象塑造整合城市资源,得到市民的普遍认同,也得到外界的高度评价,打造“东方邮都”就是高邮的一个目标,一个梦想。借用葛建亚会长的话:“高邮打造“东方邮都”的目标的确令人振奋,但要把目标和规划真正落到实处,还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

王  威:确实,高邮的集邮爱邮蔚然成风,各种邮事活动更是异彩纷呈,从本届邮文化节的各项活动和人们的参与度上就能看得出来,再加上已经举办过的国字号的活动,这些都为打造“东方邮都”的梦想增添了重要的砝码。

杨文忠:每一届的邮文化节,对于高邮来说都是一次发展和签约的机遇,以邮为媒、招商引资,使高邮的经济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据《高邮日报》报道:几届邮文化节共邀请到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众多企业的代表3000多人,签约项目341个,总投资额150多亿元,其中与邮文化相关的产业已经超过100亿元。

武书敏:中国邮文化节已成为高邮充分挖掘特色资源、弘扬邮文化、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以邮驿文化为源头,以邮政文化为依托,以集邮文化来造势,使得邮文化节办得“邮趣”盎然,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和集邮爱好者前来旅游观光,带动了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一个国庆“黄金周”就为高邮迎来34万人次的外地游客,真的前景诱人。

王宏伟:在邮文化节期间,美丽的高邮为每一位到过这里的人留下了难以忘记的印象。高邮市加强集邮协会的组织建设、不断壮大的集邮队伍、逐步提升的集邮水平以及群众性集邮活动的开展,成为邮文化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和重要条件。就在第六届中国邮文化节期间,举行盂城驿扩容改造工程一期竣工暨二期开工典礼,盂城驿二期工程完工后,整个盂城驿的邮驿文脉将得到进一步传承,也将是高邮对外推介的金字招牌。“邮”是高邮的生存之根、文化之魂、发展之脉,是高邮独一无二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让邮文化与邮产业融合、与邮经济联合,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建设文化名城,早日实现高邮的“东方邮都”梦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