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伟:全国集邮联会士、《中国集邮报》主任记者
李毅民:全国集邮联会士、陕西省集邮协会副会长、《收藏》杂志原主编
黄剑波:陕西省集邮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电子音像出版社副社长
杨文忠:河北省集邮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邢台市集邮协会副秘书长
为期四天的首届中国国际集藏文化博览会完美谢幕了,在体现出“集”的主题的同时突出了“藏”的概念,这是一个全新的平台,这里不仅是“邮”的世界,更是“藏”的海洋。相信所有参加了本届集藏文化博览会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感慨,这是一种大收藏的理念,是一种如何突出“邮”味的收藏盛会。于是就有了“追逐梦想,乐享集藏”的主旨,意在使每一个人在品享快乐生活的同时,体会收藏的美与博大,因为在21世纪的今天,收藏已经成为一种生活。
集藏的顶层设计
王宏伟:每一次的集邮活动,包括集藏活动,都会有一个主题思想,这个主题就是今后一个时期集藏活动的一个风向标,就像本次的第一届中国国际集藏文化博览会,主题就是以“追逐梦想,乐享集藏”。
李毅民:这个主题也恰恰应对了当前党和国家对中国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就是党中央为今后中国的文化事业定下的基调。
黄剑波:文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政方针。集邮也好,收藏也好,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不但是中国文化的宣传者,更是践行者。
杨文忠:有机会参与到首届国际集藏文化博览会中,面对博览会的盛况,想的最多的是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引导集邮者满足了自我的需求之后,去为整个社会的文化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王宏伟:这个也应该是举办博览会的初衷吧。集藏文化的日益升温,得到了各阶层群众的喜爱,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中国邮政顺势而上,为更多的集藏爱好者搭建起展示和交流的一个全新的平台,让更多的集藏爱好者去实现心中的梦想。
李毅民:实现每个人的中国梦,是党和国家的愿景,讲好中国话,传递好中国声音,实现的途径就是要发挥传统文化、集藏文化、大众文化的作用,本届的国际集藏文化博览会就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以集邮文化的魅力为多元的集藏文化搭建了交流的平台,这也符合了党的十八提出的促进中国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的方针。
黄剑波:中国的集藏文化很大的程度上是依托着中国集邮事业的发展而发展的,但其后势发展得很迅猛,这就是一种大收藏的体现,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都是收藏的对象,相对于集邮而言,收藏的范围更为宽泛,但其研究、欣赏的方式,依然没有走出集邮的路子。
杨文忠:从走进北京展览馆大门的那一刻,我就发现了一个现象,这里所展出的,无一不是与邮政、m88有关,兵马俑、后母戊鼎、各地的木板年画、乒乓球的7座奖杯、迎门口黄永玉先生为旅游年创作的那幅画,还有名人们的信札书信、m88博物馆的m88设计稿,还有各省、市展位上的民间工艺,都在m88上展示过。
李毅民: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新的时期呼唤新的发展,如何发展,怎样实现?就集藏而言,集邮与收藏都是传扬中华文化的体现,在收与藏之间,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和传播。
黄剑波:本届国际集藏文化博览会还是一个高端文化的展示,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到中国外交文化、体育文化、航天科技文化的展示,再到珍贵的中国书信文化的展示,还有异彩纷呈的地域文化展示,都是将文化融入生活的具体体现。
杨文忠:这就是以博览会这个小舞台,去容纳更多的元素,形成更开放的思维,推动文化的发展,发出中国人自己的声音,借用“北京精神”中的词叫包容和创新。
王宏伟:诸位以上所讲的,这也正是此次博览会的目的,展示不同题材的收藏品,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实现每个人心中不同的梦想,唱响主旋律,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
李毅民:这些年中国邮政的m88、邮品一直在为讲好中国故事努力,m88是国家的名片,反映的内容都是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百姓生活的,远的不说,就说最近的几套m88,《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五十周年》、《中国古镇》、《/1》、《美丽中国》普票,还有反应传统文化的《捣练图》、《景泰蓝》、《南华寺》、《金铜佛造像》、《中国古代文学家》、《琴棋书画》等,都是对正能量的一种传递。
集藏的广泛参与
王宏伟:每个人参会的形式不一样,但目的是一样的。通过这几天的采访,也耳闻目睹了很多,总体的感觉,应该是广泛的参与性。
杨文忠:作为集邮工作者和集邮者,对集邮的关注度更高一些。本届集藏博览会还没有正式展览,就有心急的集邮者前来探班了。等到了开幕式的时候,排队的人更多。这么多的人参与其中,充分说明了集藏的魅力。
李毅民:这是一个集国家、社会、个人资源共享的盛会,从开幕到闭幕,三套m88的首发式放在了北京展览馆,足以显出首届的重要性和国家的重视程度。社会上的关注度也不可小觑,各个省、市、区的展位上,都将本地特色的代表事物摆在了展厅中,包括了世界和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都是上过m88的,像北京的景泰蓝,绵竹、梁平、武强、朱仙镇的木板年画,天津的泥塑,石湾、景德镇、磁州窑、钧窑、汝窑的瓷器,陕西、安徽、河北、山东、辽宁的剪纸,内蒙古的巴林石、福建的寿山石、青海的昆仑玉、新疆的和田玉,广西的鸡血玉、西藏的唐卡,还有云南、广西、新疆、宁夏、内蒙古、吉林的边陲民俗风情等,可以用美不胜收来形容。
黄剑波:本次参会的除了各级的邮政部门外,我还发现像《集邮》、《集邮博览》、《中国集邮报》等专业的集邮媒体也参与其中,展示他们编辑出版的各类邮政、集邮刊物。另外还有多家来自北京、江苏、湖北等地的印刷、设计、文化创意公司也参与到了本届的博览会中,这在以往是不多见的。
杨文忠:我的印象中,中国邮政速递物流、中邮保险、邮政储蓄银行之前从未参与过集藏类的活动,这次还包括中国邮政m88博物馆、m88印制局等单位悉数出席,这也是借助博览会这个大的平台展示自我的一种最直观的方式。
王宏伟:本届博览会为首届,近200家单位、企业、个人参展,仅国内就有50余家国家级知名企业。国外邮政和邮商的参与,更体现出了国际性,国外45家参展商,代表了60多个国家(地区)邮政,国外的参展商将异域色彩的m88、邮品带到中国,吸引了很多集邮者,尤其是喜欢专题类和生肖类的集邮者,通过对m88的欣赏与交流,其实也是中西文化的一种交流。
黄剑波:自从1996年中国首次承办国际邮展以来,每一次的大型活动,无一不在集邮者中引起巨大的轰动,每一次的活动都会引起短暂的人口流动,不出国门,就能见到心仪的m88和藏品,这些活动为集邮者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吸纳了更多的人参与到了集邮和集藏的活动中,这对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间接的推动作用,也充分体现了广泛的参与性。
杨文忠:其实这种流动也是双向的,虽然国外的邮政是出于“卖”的目的,但就在一买一卖之间,何尝不是一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呢?国外的很多邮政和邮商已经习惯了来中国“练摊”,因为中国的市场太大了。
李毅民:这就是商机,而m88就是这里的主角。如何利用m88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就应该是中国邮政需要通盘考虑的。我觉得邮政已经在行动,从本次的博览会透露的各种信息看,中国邮政正在打造一个以“邮”为中心的全新的国际集藏文化博览会。
王宏伟:这些天,游走在展馆的的各个展位前,发现有的展位人头攒动,有的展位无人问津,很多的观展者手中都持有一册“集邮护照”,行走在各个展位,加盖纪念章,尽管盖章之风不是本届博览会的专利,但参与者乐此不疲,通过集邮护照和上面的纪念章,来证明我参与了首届中国际集藏博览会了,也享受到了在盖章过程中的快乐,这其实对宣传和传播集邮文化是有促进作用的。
黄剑波:参展商展位前摩肩接踵也好,门可罗雀也罢,只是一种人气的现象,但实际意义却是深远的,这也为参展商提供了经验。我觉得很多国外的参展商低估了中国集邮者和收藏者的实力,这个实力是多方面的,包括邮识上的、经济能力上的等等。有些参展商只携带了近期的首日封前来,而中国的集邮者需要的是该地区早期的m88和实寄封,信息的不对等,其结果可以想象。当然像北欧邮政展位、费拉邮品展位、丹麦北菲英岛集邮公司展位在第三展馆非常扎眼,也很有人气,丹麦北菲英岛集邮公司出售的袋票就很合适,2500枚旧票售价110元人民币,对于初入门的集邮者来说,很合算的,花钱不多,能一下收集到那么多的m88,很有诱惑力的,这一点值得国内的集邮部门学习。
杨文忠:能亲身体验,也应该是本届博览会的一大特色吧。荷兰邮政现场制作的个性化m88,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参与,是对这项业务的宣传和普及。在天津、河北的展位上,观展者可以亲自动手,制作木板年画,也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李国华总经理、张亚非书记也饶有兴趣的在河北集藏展位上,亲自动手制作武强木板年画。博览会期间,更多的家长带着孩子来体验木板年画的制作,至少在孩子们心中留下一个印象,这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有着积极的意义。
集藏的思索期盼
王宏伟:为期4天的集藏文化博览会闭幕了,在轰轰烈烈的背后蕴藏着文化的商机,也留下了更多的悬念、思考和期盼。
李毅民:就目前对于集藏而言,范围很广,组织众多,只有集邮是一个自上而下的严密体系。改革开放后的集邮事业经过了3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展览模式,这是目前国内任何一家收藏组织所不具备的,这是优势之一;中国从1996年举办亚洲国际邮展至今,已经举办了3届亚洲国际邮展、2届世界邮展,再加上之前的9届国际m88钱币博览会,可以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是优势之二;第一届中国国际集藏文化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成为第三个优势。这三大优势集一身,也就确立了中国邮政集团的主导地位。
黄剑波:第一届中国国际集藏文化博览会闭幕了,什么时候举办第二届?中间会间隔多长?恐怕要等到第二届举办的时候答案才能揭晓。1年一届有些太频繁,唯恐参展商们受不了;4年一届,间隔时间太长了,又恐人们忘记了参展的形式,2-3年是正好的。
杨文忠:我觉得宣传工作还要再加强一些。本届博览会详细的外宣情况没有见到,也只是在《集邮》、《集邮博览》、《中国集邮报》等邮政专业的报刊上见过中国集邮总公司发布的信息,而社会上的报刊上还没有见到,这样的话,就成了邮政企业内部的事情了,还没有使这项活动做到家喻户晓。现在网络咨询很发达,本届博览会的信息也只是借助了中国集邮信息网这一个平台,但毕竟集邮专业的网站只是集邮者在关注,要想让全社会都关注这件事请,就需要利用新浪、搜狐、网易、新华网、凤凰网、腾讯、百度这些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毕竟信息时代下,信息传播的速度也是很及时、快捷的。另外很多集邮者都有自己的个人博客、QQ空间,微博、微信,网络的传播力量是很巨大,运用得好的话,会影响更多的人加入到集藏队伍中。
李毅民:说到宣传,网络宣传不可缺少,纸质媒体的宣传也不能放弃,宣传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虽然洛阳2009年的宣传方式不能复制,但可以借鉴。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集藏,一项大型的活动成功与否,宣传很重要。如果只讲集邮,接触的人群可能少一些,如果是讲集藏,那范围就大得多了。通常宣传工作都是提前行动的,可以借鉴奥运会的宣传方式,本届奥运会一结束,下一届的宣传工作马上就开始了。多发挥社会媒体的作用,在倒计时1年、100天、30天等重要的日期举办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博览会的概念深入人心。
王宏伟:确实是这样,这几天在北京展览馆,连着好几天我都遇见同一个人,通过聊天,知道他并不集邮,但他喜欢看展览,什么样的展览都看,时间久了,没准哪天就会成为集邮者,其实这也是集邮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黄剑波:不知几位注意了没有,当别的展厅人头攒动的时候,2号主展厅却是冷冷清清,尽管有年画、皮影、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迹在展出,但其他类别展出的都是复制品,此举影响了很大一部分人的情绪。当我走进这个展厅的时候,被宏大的气势所震撼,担走近之后发现都是复制品的时候,那种激动的心情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以至于再也没有心情呆在这个展区,估计有这种心理变化应该不止我一个。
杨文忠:我觉得展出这些复制品,是被一个“邮”字局限了。因为前边曾提到过,本届博览会中展出事物都是上过m88,这样就把很多没有上过m88的文物排斥在门外了。
李毅民:在这么重要的展厅中,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些出现在m88上文物的价值,都是国宝,一般不会轻易离开收藏地。与其那样受限制,不如将思路放得更开阔一点,可不可以从民间征集国宝级的文物呢?民间的重要文物不在少数,可以效仿央视的“鉴宝”节目,从民间选拔,或者干脆与央视合作,将“鉴宝”节目与集藏文化博览会结合起来,这是个共赢的做法。
杨文忠: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既避免了复制品展出造成的不利影响,满足了藏家想要展览参展的夙求,也为国家发现更多的有价值的文物,同时也为m88的选题提供了素材,一举四得。
王宏伟:这样的话,就把各级的收藏协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避免了邮政唱独角戏。
黄剑波:文物的展览先定出参展的总数,先从全国海选,然后层层选拔,力争将最有代表性的文物选出,再给参加展览的文物出具参展证书,这样更能调动收藏界的积极性。
李毅民:收藏品市场远比集邮市场大得多,参与的人也多,但缺少了一个统一领导的机构,虽然现在有一个收藏协会,但它与各基层组织没有上下级关系。集邮就不一样,集邮协会、集邮公司、邮政公司,都有一个自上而下的组织架构,并且是上下级的隶属关系,这样干工作、搞活动,只要是有上级的领导,何愁工作做不好,活动搞不好呢?如果几个部门联合举办活动,唯一能够担当指挥的,非邮政莫属。
杨文忠:这届集藏文化博览会虽然组织机构中包含了多家单位,但也仅限于署名,并未发挥出这些单位的作用。之所以有很多的集邮者参与,那只是一种个人的自愿行为,并没发挥出集邮组织作用。相信举办第二届的时候会有更好的方法应对。
王宏伟:本届博览会有几项专题展览,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除了文物展,还有中国邮政m88博物馆的书信文化展和珍贵m88设计稿展,体育博物馆的体育藏品展,外交部集邮协会的中国外交文化展、航天集邮协会的中国航天文化展,还有北京市西城区集邮协会为配合本届集藏文化博览会举办的集邮展览。这些展览各具特色,尤其是书信文化展,唤回了很多人的记忆。尽管在网络时代中,书信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品读着这些标注了时代烙印的家书,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因为这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李毅民:这次的特色展览都看过了,唯一想说的是已经被边缘化的集邮展览。曾几何时,集邮展览风光无限,但本次的博览会上,本应唱主角的集邮展览被请上了二楼,此举也是很多人错过了观看邮展的机会,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杨文忠:我也是从航天展区路过的时候,发现二楼的邮展,差点错过了,185部334框邮集,过瘾,但看邮展的人很少,是否跟摆放展框的位置有很大关系?集邮展览不要陷入孤芳自赏的境遇。
黄剑波:对于配合博览会举办的邮展,我的建议是不要拘泥于“规则”,只要与博览会的主题相符,没有出格的展品,都要给予一席之地,适当增加邮展的趣味性,吸引更多的人参与。
王宏伟:一届博览会,引来各位的诸多的话题,这也只能算是集邮者之间的话题,其中的很多观点,具有借鉴意义,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在下一届中国国际集藏文化博览会举办的时候,将好的做法延续下去,为实现集藏者心中的梦想而努力,用m88、集藏这种特殊的载体,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此文发表在《中国集邮报》2013年10月11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