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7日发行《豫园》m88全套4枚:湖心亭、大假山、卷雨楼、玉玲珑。
豫园,坐落在上海老城厢东北部的明代园林,连同老城隍庙和成片仿古建筑的豫园商城,是著名的上海名胜旅游之地,豫园在其中承担并记录着450多年以来的历史沧桑,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园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59年明代进士潘允端(1525~1601),曾任四川布政使,其父潘恩官至刑部尚书。潘允端为了父亲能安度晚年,在住宅以西的几畦菜田上,聚石挖池,构亭建阁,经过二十八年的苦心经营,至万历年末豫园竣工。在世宅世春堂西面数哇菜田上始建豫园,在一片农田上4丈高的大假山拔地而起,成为“奇秀甲江南”的著名园林。
因潘允端建园意在“愉悦老亲”,而“愉”与“豫”在古汉语中意义相通,故名之曰豫园。豫园建成时号称面积达70余亩,整个园林构思精巧、布局细腻,以清幽秀丽、玲珑精致见长,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园内楼阁参差、山石峥嵘、曲径回廊、池水涟漪,优游园中,令人有一步一景,移步换景之感。其有限的空间蕴含着无尽的意境,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一颗明珠。清代以后,随着上海市成为华东最大的商埠,园侧的庙宇、商市应运而生,酒楼茶肆,鳞次栉比,商贾庙会,一应俱全。豫园、老城隍、商街三位一体的结构成为最具特色的上海市井文化之一。
四百多年来,豫园饱经沧桑,屡遭破坏。至1949年,豫园已亭台倾圮、池水干涸,园林风貌面目全非。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调集古建专家,对豫园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使这座江南名苑重新焕发青春的光彩。目前,园内仍然保留有厅、堂、亭、榭、楼、台、轩等古建筑四十多处,这些建筑造型多样,装饰精美,有的宏伟轩敞,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富丽堂皇,有的古朴大方,有的轻灵俊秀,有的凝重端庄,诸佳俱呈,特色各异,其数量之众,形式之多,为江南古典园林所罕见,漫步其间,仿佛置身于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使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豫园中还有许多砖雕、泥塑,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精美绝伦,它们犹如一颗颗珍珠镶嵌在景色旖旎的园林中,更为豫园增添了风韵。
鉴于豫园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地位,为了更好地宣传、保护这一文物古迹。中国邮政将于2013年9月7日发行《豫园》特种m88一套,共4枚。分别是:湖心亭与九曲桥;大假山;卷雨楼;玉玲珑。
湖心亭
湖心亭原址是明代豫园中“南山”,即在荷花池中的小土山,上有凫佚亭。
自黄道婆(约1245—1330年),在乌泥泾引导“棉花革命”以后,今上海松江在数百年中位居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和重要的青蓝布产地,通过上海港输往内地和世界各国,有“衣被天下”之誉。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上海青蓝布豪商祝韫晖,张辅臣等集资购买南山旧址,拆除荒芜残景,建筑高二层由三个亭楼合成的湖心亭,成为清代豫园中结构和外观独特的木建筑,建造中用传统的榫头连接,没有使用一根铁钉。又修建了湖心亭通向池东北岸和西岸的九曲桥。全部工程三年后竣工后,湖心亭即成为上海青蓝布行业公所议事之处。
鸦片战争后,1843年11月17日上海开埠,大批洋布倾销上海,中国的青蓝布业受到打击而衰落。清咸丰五年(1855年),湖心亭改作为上海的第一家茶楼,至今仍是高品位的品茗佳地。以后,豫园荷花池周围出现多家茶馆,成为商人和市民用茶听评弹和谈生意之地,1924年湖心亭在茶楼南增加了一个长方形的水榭式建筑,营业面积增加不少,于是从高处俯视,湖心亭就有4个亭子结构。
如今走进湖心亭,可以看到“海上第一茶楼”之匾和1784年立的《湖心亭碑记》,二楼是红木家具布局,身处其境似乎回到明清时代,东端的一个亭子称“宛在轩”就是1986年江泽民同志陪同英国女皇品茗之处,多位国家元首在参观豫园时也登上湖心亭二楼用茶赏景。
九曲桥原为石板木栏杆桥,1925年改为水泥桥。今桥长96米,桥面有15个弯。在每个转弯处的桥面上刻有四季花卉图案,从桥的西南角起依次为1月水仙、2月杏花、3月桃花、4月杜鹃、5月牡丹、6月栀子、7月荷花、8月桂花、9月菊花、10月芙蓉、11月茶花、12月腊梅,桥二头和湖心亭的桥面中又增荷花图案。原本2分钟的路,九曲之后,左右赏景,往往走上十多分钟,乐也在其中也。
湖心亭和九曲桥原本是豫园的景点,其南面和西面也是豫园的范围。所以是一个地标式的景观,自开埠以来,国内外游客从这时寄出不少的九曲桥旅游明信片。
大假山
豫园中太湖石并不少见,但用浙江武康黄石垒成的大假山却让这座明代园林获得了“城市山林”的雅称。今见到的大假山高约14米、宽约60米,纵深约40米。山顶有望江亭,在明至清代中叶当时四面一片农田之时,在此亭可以东眺黄江浦江上数以百计的帆船壮观,北望吴松江(今苏州河)的两岸景色,特别到重阳节更是城里人登高望远之地。
大假山是上海垒山名家张南阳之作,潘允端在《豫园记》中称此山“累武康石为山,峻嶒秀润,颇惬观赏”。
今天见到的豫园大假山是其主体。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东征,清政府请英法洋枪队入城防守,在豫园内建造西式营房时大假山受到破坏。清代中后期商业迅速发展,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填大假山后的河浜筑福佑路时其北麓被拆掉一块。第二年大假山西边筑“豫园老街”时西麓又被拆掉一块。所幸的是山的主体还是保住了,让人们能看到明代园林的假山园艺的高超水准。
卷雨楼
大假山南临一个池,池南就是卷雨楼。
清同治五年(1866年)建仰山堂,上层即为卷雨楼,与大假山隔池相望,组成豫园景色精华之一。仰山堂共5楹,有曲槛建筑在湖面之上,游人至此可作小憩,并临池观鱼游,仰望大假山而感心旷神怡。卷雨楼为曲折楼台,飞檐高翘,精雕细刻,名取唐诗《滕王阁》“珠帘暮卷西山雨”。
玉玲珑
玉玲珑景区因玉玲珑石命名,此石为隋唐遗物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宋徽宗修建皇家园林艮岳时的花石纲遗石。玉玲珑是高约3.5米的太湖石,具有“漏、皱、瘦、透”之特色,有72孔,其“漏、透”程度位居园林太湖之石之首。
玉玲珑北是潘允端的书斋玉华堂,抗日战争时毁于日军的炸弹。玉玲珑南为明代的青石单孔拱桥环龙桥,曾于清光绪年间重修,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拆毁。在修复豫园东部景区时,先后重建玉华堂和环龙桥。
原地邮局
1、九曲桥邮政所,位于豫园出口处豫园老街128号。
2、豫园邮政所,位于方浜中路193号。
《豫园》m88的设计者为上海籍美术大家张安朴。张先生以钢笔水彩画、油画、招贴画、插画见长,其作品“希望的田野”、“光辉的前程”曾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的m88图稿,发行过m88。该套m88上海情调浓郁,由老上海张安朴先生担纲,恰恰为不二人选。
《豫园》m88由河南省邮电印刷厂承担印制,采用胶雕套印的印制方法。胶雕套印是我国m88常用的一种印刷方式,它既有胶版颜色丰富的特点,同时也有雕刻版的韵味,值得一提的是,《豫园》m88采用了一种新的版式,第一枚和第二枚为一个版式,第三枚和第四枚为一个版式。两个版张各有一段横式过桥,分别选取了老城隍庙市井文化密不可分的豫园商城的街景,包括餐饮店、南货店、百货店等,使m88的外延文化更加丰富。m88在版张中的安排也打破了上下等分的排列,而按左右等分。m88版式的设计者为著名m88设计家王虎鸣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