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88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影印邮刊琐谈

集邮文献的收藏和研究是集邮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早期邮刊中,记录了许多邮坛掌故、集邮心得、研究成果,同时也刊登有邮商广告、售品目录、拍卖价格,这些都是集邮者当前研究中国集邮历史的重要资料。然而这些本来就印刷不多的早期邮刊,在经历了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特别是在经历了“破四旧”的文化大革命之后,留存到今天的真可谓凤毛鳞角。我国早期著名的3大邮会会刊,之一《新光m88会会刊》,据黄光城先生介绍,现在台、港、菲、马、新各地拥有全套完整者,似无其人,拥有散卷者也是寥寥无几。而《甲戌邮刊》,其主编赵善长在生前也曾披露,现在国内就剩3部完整的了。至于《邮乘》,更是极为罕见。因为创刊号当时仅印200本,经过整整70年的风风雨雨,目前已所剩无几。这3大邮会会刊的价值如何,仅以《邮乘》为例,恐怕付出万元代价也难觅全套。向收藏者求借,收藏者也顾虑重重,既担心早期邮刊受损,又担心借阅者不还。台湾集邮家程绳祖曾组织影印过一些早期邮刊,因印量小,成本高,售价贵,故购买者少。

影印本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由于早期邮刊难寻,为了便利邮人使用,中国台湾资深集邮家程绳祖在岛内外众多同好协助下,率先影印我国一系列早期邮刊。其中之一的《近代邮刊》审选景印本1981年问世。因印量小、成本高、售价贵,瞬即又成珍藏品。在近十年里先后影印出版了《邮乘》、《新光》、《邮典》等十余种,后来在大陆上兴起规模更大的影印老邮刊的活动,郑州、上海及北京影印出版了30余种。

1987年11月,河南郑州市集邮协会学术委员会集邮研究小组在海内外著名集邮家赵善长、郭润康、任尔勤、刘广实、杨耀增、叶季戎、冯锦濂、刘肇宁、吴凤岗、张文光等大力支持下,肩负起影印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早期邮刊的重担。先后影印了《集邮月刊》、《近代邮刊》、《邮典》、《甲戌邮刊》、《天津邮学月刊》、《国粹邮刊》、《金竹邮刊》、《邮侣》、《金城邮刊》、《新生邮刊》、《行远邮刊》、《东方邮刊》、《天津邮刊》、《首都邮刊》、《邮苑》、《邮友》、《邮话》、《广州邮刊》、《红印花》、《小字二分识别法》、《大清邮政章程》、《万邮简报》等20余种。《近代邮刊》影印本1988年3月出版,16开本,1-5册200套,定价30元。不长时间便告罄。1998年6月,再度推出16开二卷本《近代邮刊》影印本全辑100套,定价100元。依然供不应求,没几年价涨至180元。

影印邮刊的甘苦不言自明。影印早期邮刊,首先要有原版本,而原版本的收集十分不易。如早期邮刊《蓉锦邮出》,1941年12月出版,是20世纪40年代我国第一份私家邮刊,较上海《邮话》(1942年1月1日出版)、《国粹邮刊》(1942年3月1日出版)还早,到1949年10月共出版34期,保留全套者少之又少。郑州市集邮小组有幸得到了任尔勤、刘广实慷慨出借的《蓉锦邮出》,才得以影印。早期邮刊《邮苑》,目前国内收藏全套者不过一两人,郑州市集邮研究小组影印的版本是由新加坡“邮刊迷”冯锦濂提供的(其中有一部分是上海刘广实提供的复印件)。而早期邮刊《邮侣》的影印,全赖众多集邮家的合力支持:第一卷由刘肇宁提供,第二卷1至5期由任尔勤提供,6至7期由冯锦濂提供。早期邮刊《金竹邮刊》,任尔勤提供了全套,影印后刘广实发现内缺四页,于是及时提供了复印件,使之在10年后第二次影印时添补进去。

   《国粹邮刊》的影印工作也是如此。《国粹邮刊》在上海出版1—4卷42期,发行初期仅为600份。原版本重金难求,后在香港出版第5卷一期,收集全套者,了了可数,就是买到散期也是高兴万分。由于珍贵,所藏书目极不愿将原版本借人阅读。为传播邮学1959年台湾邮人再版了1至4卷200本与第五卷配套收藏,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以充分发挥邮刊作用,故能独放异彩。国粹虽停刊多年,而宣传邮识的文章,读起来还是很有现实教育意义的。既有高论也有普及,老少皆宜,很快售空。 1982年台湾王忠振先生在陈志川先生逝世五周年之际,用其退休金又一次将五卷全辑影印出版,造福邮坛。1990年郑州集邮研究小组在常州赵善长先生和贵阳任尔勤先生的支持下影印了《国粹邮刊》150套,很快售空。近几年随办亚洲邮展、世界邮展、中国集邮风气高涨,邮刊层出不穷,研究之风盛起,邮坛新秀不断涌现,寻求老邮刊的呼声高涨。1999年河南陈兵先生经与各地邮友商议,决定再次影印《国粹邮刊》,以满足集邮研究者的需求。他们选用台湾82年影印全辑版本,并补充了一页读者来信,经多方联系,得到张文光等先生的大力支持,在数量上、资金上,勉强达到最低印数,把成本价压到预订邮刊的水平上,开始付印。

原版本收集不易,印刷同样困难。早期邮刊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之后,纸质一般都很差,完全是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国内知名的《金竹邮刊》,当年印刷时用的是黄土纸,薄如蝉翼,透印严重。台湾集邮界原想影印《金竹邮刊》,但终因照相制版效果太差而无奈放弃。郑州集邮研究小组知难而上,他们首先将《金竹邮刊》一页一页地复印放大,然后一笔一笔地修版,经过重新排版、二次制版等多道程序后,圆满地解决了《金竹邮刊》“透印”这一难题。郭润康先生的大作《集邮传真》第41章中《全辑影印》真实地记载了这一艰难历程。

以上所谈的是影印早期集邮刊物的情况,近期集邮刊物似乎鲜有人过问。2005年,山东伊林先生出资影印了《邮缘》(1999年——2001)合订本和《淄博集邮》创刊号-总第60期合订本,为保存集邮史料再立新功,现在收集整理,远比50年后遍寻不着要有意义得多。希望集邮界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到这项有意义的工作中来,不要给历史留下人为的缺憾。作者:朱天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