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集邮事业不断得到发展,最初的邮集参加国际邮展仅能获得银奖、铜奖等,那时我们的前辈们并没有按照FIP规则来编组;随着,FIP规则的引进和学习,邮集编组者才知道了如何去编组邮集,在不断学习规则和欣赏那些高奖邮集后,我国的邮集才出现了镀金、大镀金,甚至金奖以上的成绩。
每个集邮者都有自己的乐趣所在,有的自娱自乐;有的重在参展;有的志获高奖;有的只是交流,形式各一,任何人都无可厚非。有人愿意大家一起交流邮品、邮识,但并不想去参展;有人乐意在编组邮集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致力于攀上邮展金字塔的塔尖。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集邮者各自的选择。集邮快乐、快乐集邮嘛!
专题邮集就是一篇有声有色的完整故事,它的形式吸引了无数集邮者。因此,在每次邮展上专题邮集都可能占有半壁江山,吸引了大部分观展者的眼球。
如果你选择了专题集邮,只是想停留在集邮册里,学习那些m88知识;或者也想展示一下自己的专题收藏水平,只是重在参与,参加基层邮展,我们就可以不必完全按规则来要求那些邮集,还需要鼓励他们,引导他们最终有志于参加高级别的邮展,去争银夺金!
那么,这样的邮集就必须按规则来进行编组,就像体育活动一样,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完全可以没有任何规则,在家里、在楼前、在公园都可以随时活动锻炼一下,如果您要参加体育比赛,仅此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您需要更强的体魄和技巧,那么你就必须在体育项目规则内接受专业的培训才行。
最初的专题邮集大多是资料性,随着FIP规则的学习,借鉴国外的高奖邮集,我们意识到了专题邮集应该有一个生动、活泼、有趣的故事,同时,应充分展示作者的专题知识和集邮知识。试想没有规则,你怎么去评定一部邮集比其它邮集要好呢?汽车是中国的方式;轮船是美国的方式;火车是德国的方式,各具自己的地方特色,谁都不能给出最好的答案,评不出奖级来,这个道理很明显!
因此,我们的邮集编组者在编组邮集时必须认真学习FIP规则,在规则的指导下进行编组。规则赋予了专题集邮的实质是:尽最大可能地均衡利用邮品里专题和集邮两方面的的内涵。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内涵就是指邮品内在所蕴含的专题知识和集邮知识,而非表面直观的知识。
关于创新的问题,有人就以为是标题创新,于是一些偏、奇的专题邮集名称就不断出笼,而忽视计划的创新,编排技巧的创新,素材使用的创新。
当我们不断惊叹老外们的邮集屡获高奖,以为他们使用了一些我们认为不可使用的素材,就可以不按照规则来编组。其实不尽然,老外们的邮集绝大部分素材是符合规则的展品要求。那些高奖邮集的精华是充分利用了邮集素材展示了作者的丰富的专题知识和集邮知识,邮集中时时能看到邮品表面所看不到的专题和集邮知识,他们拥有丰富的集邮知识,把素材运用得生动、活泼、风趣,甚至是浪漫,是灵活运用了FIP规则,我觉得这一点应该是我们中国集邮者好好学习的地方。
我有一博友远嫁到欧洲,教育小孩完全是欧洲式,对小孩的教育是引导型的,从不限制,没有这样不行那样不能。他们从小就享受着自由,没有责备!也许这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因此,我也常想到我们做邮集和老外们做邮集有许多不同之处,或许是这一点造成的。尽管如此,他们享受着自由,也不是没有约束。仍然是按照FIP规则的指导下进行着自由的发挥。当他们使用边缘品或者非邮品时,是素材的信息是邮品所不能替代的,并且使用自然,不生硬不牵强附会,更重要的是使用这样的素材时,一定要有某种特定的集邮意义。并不是我们简单地认为这种素材不好用,非邮政素材不能用,要扣分,其实即使整部邮集里如果使用了一两件所谓不好用的素材,也不会扣分,因为规则里没有明确规定会扣分,试想一下,整部邮集都能展示丰富的专题和集邮知识,因为一两件素材就说明邮集作者知识缺乏吗?绝对不可能的!
其实,FIP规则中没有一条明确指出不能使用的素材是什么?只是要求每个素材必须完全与专题有关联,尤其是要能清晰地展示出专题信息,要把集邮知识融合在专题拓展中,而且不能影响专题故事的叙述。只有不适宜展出的物品,尤其是私人未经邮政同意的那些物品,是不适宜作为专题的拓展。说到这一点,我讲一个技术问题,GB2760和GB/T13662,前面一个是国家颁布实施的食品添加剂标准是强制性的标准,一定要执行!而后一个是国家颁布实施的黄酒标准,只是推荐性的标准,你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前面的具有法律约束力,而后者却没有!FIP集邮展览规则是一个指导性的文件,我们应该尽量按照规则的要求去做,让邮集作者有个指导性的文件来进行编组邮集,让评审员有个基准文件来给邮集进行打分。所以我们要按规则要求去做,但不能被规则所限死。更不能因为个别人所讲的话就成了编组邮集的绊脚石,不能一叶而障目。再则人无完人,任何一个金奖邮集都会有不足之处,没有100分的邮集,但不能因为使用了所谓不能用的素材,就会全盘否定;更不能因为使用了这样的素材就认为不需要规则了,任何东西都可以放到邮集里来。
其实,我一直认为专题邮集最重要的是专题和集邮知识。计划、品相和珍罕性等都是为两个知识服务的。没有丰富的专题知识做不好计划;没有丰富的集邮知识收藏不到珍罕性的素材。记得有人和我讲过有钱就能买到珍罕素材,当时我就回答不是这么回事,没有知识珍罕的素材在眼前都会溜走。一个邮品不经过研究和学习是不能发现其珍罕之处,也许这个素材并不贵,可却是集邮意义上的珍罕品。每个集邮者应当尽可能地利用素材来展示自己的专题知识和集邮知识,让评审员通过邮集看到您丰富的知识,对您刮目相看。
对于邮品本身,我们应当认真的研究,看到一枚邮品就要好好地去研究,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能仅从表面上的信息来判断素材的知识,要进行深度的研究。比如说一个实寄封很普通,上面贴有m88盖着戳,也许是这个邮戳仅使用了很短的时间,或者这个邮路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类的知识实寄封不会告诉我们,只有认真研究和学习才能了解到这样的知识。在一个博客上看到一枚邮商介绍是一个猫头鹰镇寄出的封,从封上找不到一个这个词,而且我通过博友和CG公司的朋友了解去详细地查考,发现这个封从德国寄出,而德国却没有猫头鹰的小镇,却意外地发现瑞士和丹麦各有一个小镇猫头鹰镇。因此,从地名戳上来发现专题的信息,应当好好研究和查考,不能仅从字面上来翻译,有时中国人直译却与外文的原意大相径庭。我在邮展上看到有好多作者把老外的地名戳上的信息作为专题信息,他们并没有认真去查考,只是听邮商介绍,或是字面上直译,就像中文一样,有的单词并不是我们所了解的一个意思,而有另外一个意思,尤其是地名,万万不能仅凭想像或者邮商的介绍,一定要认真研究和查考,确认无误后才能使用!有的邮资片因为邮资调整后,邮局加贴m88成格式邮品出售,而邮集作者却不能讲出;邮品上有欠资戳,却不研究为何欠资?!甚至一些作者不能分辨出花纸头,只要您拿起目录去查一下,就能发现是不是花纸头,这样简单的事都不肯去做,还谈什么集邮知识?
我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我们有许多集邮者不去认真研究和学习专题、集邮知识?却总是在一些问题上纠缠和争论,说句老实话,现在的集邮报刊有许多无聊的争论,甚至一些急功近利的文章,无助于专题知识和集邮知识的提高,更不利于集邮水平的提高。
对于外观来说,在规则上也没有硬性规定,只是追求展示的清晰、均衡,具有美感!笔者的邮集第一次制作时用了一层衬纸去参展,外观得5分,第二次参展因为改动多,所以我就没有用衬纸,只是在素材四周画上了框线,同样获得外观5分,所以我认为觉得如何美观就行,制作好了请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人帮您看看,从整体上看是否美观,邮品是否均衡。只要你认真去注意了这些细节的问题,那么外观应该不会有多大差距,总共才5分哟!
任何一部邮集展示出来,都会有不同的意见,不必介意!要有一个平常心!听取不同意见进行综合修改,有利于提高邮集的水平。至于评审时,意见相左也是正常的现象,不过我相信金子永远会发光的,绝不会因为个别评审员的意见,而影响邮集本身的水平!无论在集邮界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甚至市场竞争,永远相信实力!有实力就不会失败!
邮集参展首先是重在参与,其次是提高!只有在不断丰富自己的专题知识和集邮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收藏到品相好、珍罕性高的素材,不必太拘泥于规则,又不脱离规则的指导,灵活运用和掌握规则,认真、细致地编组出一部好的邮集,我相信这样的邮集一定会是最棒的哟!作者:地铁m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