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江西集邮》的老读者,多年来,在王子周和王洪新等师友的鼎力支持下,现已集全全套《江西集邮》,在拜读学习过程中,受益颇多,亲眼目睹了《江西集邮》的每一次改版与升华。尤其是当我陆续收到2010年第四、五期(总73、74期)全新改版的《江西集邮》后,眼前为之一亮,真切地为这一次亲历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欣慰。
认真拜读改版后的两期《江西集邮》,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她的改版不是在赶时髦,追潮流,不仅仅是外表和纸张的变化,而是一次实实在在的内容与外表全方面的升华,是一次全新的蜕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应时而动的变革。我为《江西集邮》的全新改版叫好!
说《江西集邮》改版好,好就好在:第一、栏目多而不乱,科学合理。改版后的《江西集邮》总第73期共设有14个栏目,总第74期共设有19个栏目,48页的杂志,拥有这么多的栏目,不能说不多。从栏目的设立可以看得出来,编辑们是煞费苦心,颇下一番功夫的,把栏目划分的如此细化,从“本刊快讯”到“邮坛要闻”、从“本刊特稿”到“区票研究”乃至“邮市见闻”;从“争鸣探讨”到“文献集邮”等等,都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江西集邮》的办刊宗旨始终如一没有改变,那就是:立足江西,以我为主,兼顾全面,专而不死,繁而不乱,定中有变,因文设栏,穿插使用,不拘一格。所有栏目环环相扣,都紧紧围绕《江西集邮》这个大主题来作文章。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把“附加费研究”专门设立一个栏目,这在杂志型邮刊中也是一大特色,深受读者喜爱。
第二、内容丰而不杂,可圈可点。试刊所刊登文章可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新、高、深、大。所谓新就是文章有新意、高是文章的起点高,深是文章有深度耐看,大是史料价值大。以“本刊特稿”栏目为例,总第74期刊登了胡白鸥先生的《生肖文化审美文化形态的演变》和王华新先生的《中国工农红军的真实写照》两篇文章。在“区票研究”栏目里,刊登了王提铭先生《对“鹰潭加盖改值m88”的存在与否之论证》、和王新生先生提供的“《解放区毛泽东像m88》邮集精品选”。在这四篇文章中,有三篇是参加全国集邮学术研讨会的论文,有一篇是参加全国邮展获金奖的邮集贴片,说其有新意、起点高,有深度,史料价值大,绝不为过。这在当今诸多杂志型彩色印刷邮刊片面追求彩色美的效果,而拒学术类研究文章于门外之不正风气流行的情况下,不能说这不是逆势而动的创举,尤其是能够一次刊登三篇大块头的论文,这在其它邮刊中是鲜不多见的,她客观地提升了《江西集邮》的学术价值和品位高度,增加了资料性和可读性。
第三、彩刊大而不俗,有骨有肉。试刊改为大16开彩色印刷,从形式上确实与时俱进,让读者耳目一新,特别是页码由改刊前的40页增加到48页,就足以说明《江西集邮》不是在赶时髦,单纯追求外表的华丽漂亮,而是在增加信息量、提升自身价值上下功夫。细读两期试刊号,深切感到,每期文章均有骨有肉,由学术性强的文章统领全刊,在缀以短小精悍之各类美文,让人美不胜收。“争鸣探讨”栏目为刊增色不少,这是《江西集邮》的又一大特色。总第73期P26至32页刊登钟东林《也谈多点敬畏少点浮躁》与万士孙《切莫“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两篇文章,就非常好。为久违的学术探讨之争也好、对问题不同看法之辩也罢,提供一块争鸣的园地,仅此一点就足够邮人们开心并尽情抒怀的啦!更何况她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争论,而是一次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这无形中又加重了《江西集邮》的份量,集邮者争鸣的园地就是她的血脉。“封片大观”栏目没有局限在邮品的简单介绍上,而是突出一个“研”字,这就使栏目骨肉分明,有血有肉,好读耐看。如此种种,不一一赘述。
作为一位读者,在此衷心期望《江西集邮》在新的一年里,坚持自己的办刊宗旨与风格,越办越好,成为全国集邮者的良师益友。来源:【槐城邮讯】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