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集邮报》与网络集邮研究会联合举办的“我与网络集邮”征文活动,历时10个月,顺利落下了帷幕。我有幸担任这次征文的评委,认真拜读了入围的35篇作品,受益匪浅。社会的进步,产生了集邮;时代的发展,出现了网络,两者结合,诞生了“网络集邮”。一篇篇表述网络集邮者心声的文章,让我悟出一个道理:网络因集邮而更加丰满多姿,集邮因网络而更加精彩纷呈。
入围作品以记叙文体为主,共性是大都以第一人称“我”写作,以个人亲身经历、体会讲述为集邮学电脑、用网络搞集邮的故事,让人读起来感到分外亲切,感人。在《网络传深情 邮友递厚意》中,邱盛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母亲患癌症,为了筹集巨额治疗开支,他在网上发帖变卖自巳珍藏邮品。快乐集邮网在第一时间发出倡议书,号召网友向邱盛献爱心,并为他开设“爱心义拍大厅”。 一封封邮件传递着真切的慰问,一件件拍品在网上相继成交,一笔笔善款从四面八方汇来……。故事让我们感受到:病魔无情,人间重情;邮品有价,邮情无价;邮人爱心,网络神奇。程文高《背上电脑办邮会》所讲的故事格外生动:2006年,他正在筹建网络集邮研究会、筹办邮刊《博客论邮》的紧急关头,接到了一家公司的聘请,要他立即上班。一边是赚钱谋生,一边是义务办会,考虑再三,于是背上电脑来到珠海,上班、办会两不误。2008年,80多岁的岳母病情加重,照顾父母是做子女应尽的义务,他再一次背上电脑,渡过琼州海峡,来到海口老岳母床前。这期间,程文高已担任网络集邮研究会会长,繁杂的会务工作都是在老人病榻前处理的。建会与挣饯,办会与尽孝,“背上电脑”,两相兼顾。文章让我们在看到作者对集邮的执着、对亲情的重视,认识到电脑、网络在集邮者生活中的重要性。
征文中,有不少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作品,寓丰富的网络知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读起来既忍俊不禁,又学到了网络集邮新理念和技能。杨文忠的《我制作的个性化网络明信片》通过介绍他三次制作个性化“网络明信片”的过程,体现出网络集邮者与时俱进的探求精神,同时又向读者介绍了这一网络新型邮品及其制作要领和方法。韩亚林是一名警察,他的工作之一是抓盗贼,他集邮的专题又是“盗贼”。在《网络助我抓“盗贼”》中,讲述了他通过淘宝网、易趣网及经营外邮的网站,利用网友给他提供的信息寻觅“盗贼”票品的故事,悬念迭起,趣味盎然。运用互联网收集“盗贼”票品,可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几年下来,韩亚林的《防盗》一框邮集已见倪端,获公安部邮展金奖。周渤海的《我的网拍,我的“中心倒印”》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紧张、剌激、精彩而耐人寻味的“网上寻宝”故事:在国际互联网上参加大洋的网拍,几经较量,终于在截拍前的20分钟拍到了久已心仪的“中心倒印”长颈鹿m88。文章既让读者认识了这位“邮痴”,又了解到“网拍”是怎么一囬事。类似这样具有趣味性、知识性的文章还不少:宋冀平的《用QQ和MSN聊集邮 》说的是利用QQ与MSN平台,与邮友开展语音、频视聊天、交流的故事,让我们了解到不少利用网络优势,开展集邮活动的手段,激发我们对网络集邮的喜爱。高晓恩是集邮界的一位网络高手,他以“博事候” 为网名的博客开的十分红火。由于他参予《河北集邮》办刊,通过网上报名,成了洛阳世界邮展的注册记者。世展期间,他为釆访、摄影,报道而奔忙,独家报道散见于邮报邮刊,于是写出了这篇《过了一次高级网瘾》。文章以朴实无华的文字描述了他的这段传奇经历,让人在分享他成功的同时感受到网络集邮的神奇和魅力。
一篇好的文章,除了在阅读过程中得到享受外,更为可贵的是读后能启迪思维,受到教益。在入围征文中,有一半以上是出自老年集邮者之手。他们的文章大都书写学电脑,用网络的过程,具有文风朴实、叙事真实、说理通俗的特点,读后为他们与时俱进搞集邮,“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所感动,激发了读者对网络集邮的向住和更好掌握计算机技能的决心。张思俭是一位七十高龄的老人,他自如地遨游于网络集邮世界里,成功地编组十余部邮集,在各类网络邮展中频频获奖,令人佩服、敬仰。在他的《网络邮展引领我走向网络集邮》文中,有一段为了参加网络邮展,他提出买一台新电脑,家人不同意,他竞喊出“集邮是我唯一的爱好,不换电脑我死不瞑目”令人震耳发聩的“誓言”,一个对集邮这样痴迷执着,如此憇态可掬的倔老头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在入围征文中,有篇叫《老孟头儿学“巧”》的作品特别有趣,以年轻人的视角写一位老集邮家“老孟头儿”故事:80岁的老人与80后的青年较真,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起因皆为不会电脑,不懂网络。这篇疑似小小说的作品,人物活鲜,故事精彩,反差强烈,笑料不断,读后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集邮者学电脑、用网络,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新潮流。
征文活动在集邮界引起了较大反响,为宣传、倡导网络集邮方式,深化网络集邮活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为报社与民间邮会联手搞活动,报社与读者搞互动作了有益的探索。
这次征文的主题是“我与网络集邮”,但一些文章讲得更多的是学电脑,内容偏为“我与电脑”,而电脑只是整个网络集邮开展必备的工具,切题不够。此外,文章体裁还应多样化,议论文、论说文、文艺作品少了些。最后,引用我在《无“网”而不胜》一文中的几段话作为夲文的结束语: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离开网络,将一事无成,集邮也不例外。无“网”而不胜,是集邮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中国的网络集邮健康发展,我们钟爱的集邮事业将会更上一层楼。作者:赖景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