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是一个女性科学家的专版。这些m88上和传记中的伟大女性,尽管国籍、种族和工作的领域有所不同,但在人类文明史上都留下了值得所有人为之骄傲的一笔。不过,她们(也许不是全部,但肯定是大多数)一生所面对的,除了来自科学前沿的挑战,还有仅仅因为是女性而受到的歧视或者说不公正待遇。当然,我们可以把造成这种状况的责任归咎于历史,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有责任为扭转这种状况而不懈努力。希望因为所有人的努力,“把科学院的大门敞开,让所有的人进来,但妇女除外”这样的话能够真正成为历史。
古今中外,女科学家非常稀少。在历史记载中,甚至驰骋疆场的巾帼英雄,也比女科学家的人数要多。是女性天生地不适合于从事科研吗?不,这主要是由于社会因素,由于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在进入科学界的社会选择过程中。由于在婚姻、生育、家务和抚育孩子等方面的特殊原因,使得女性在被接纳搞科研、学术成就的被承认、学术职务的升迁等方面都遇到比男性大得多的障碍。随着社会的发展,从十九世纪开始,一些杰出的妇女凭着她们的勇气、毅力和才能,克服了这些障碍,进入了这个禁区,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因而也登上了国家的“名片”—m88的画面。她们的成功又有助于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下面我们分学科来看。
数学家
在科学王国最抽象的领域数学中,一个著名的女数学家是俄国的科瓦列夫斯卡娅。前苏联(一排1,苏联1951)和俄罗斯(一排2,俄国1996)各为她发行了一张m88。索菲娅·科瓦列夫斯卡娅生于1850年,15岁时,她的数学才能被邻居一位数学教授发现。教授劝告她父亲,索菲娅具有非凡的才能,应当好好培养。但是当时沙皇俄国只有男子才有受高等教育的权利,科瓦列夫斯卡娅中学毕业后只好到国外去求学。1869年她到德国,在海德堡大学以旁听生的身份听著名学者讲课。她想跟随柏林大学著名的数学家魏尔斯特拉斯学习数学,但柏林大学不让妇女听课。科瓦列夫斯卡娅找到魏尔斯特拉斯,后者决定给这位志向不凡的女学生单独授课。魏尔斯特拉斯想考考她,出了一大堆难题要她求解,她很快解出了所有的问题。1874年,在魏尔斯特拉斯推荐下,开明的哥丁根大学授予她博士学位,她回到俄国。她在俄国未能争取到一个大学教席。于是她结婚了,做了一段时间的家庭主妇。丈夫去世后,1884年她应邀去斯德哥尔摩大学任教,五年后被任命为终身教授。1888年,她解决了“刚体绕定点转动”的问题,获得法国科学院的奖金。1889年她当选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891年患肺炎在斯德哥尔摩去世。除了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之外,科瓦列夫斯卡娅还是一个不错的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她写了话剧《为幸福而战》和中篇小说《女虚无主义者》,描述当时严酷的社会政治问题。她的散文、诗歌和学术论文一样广为流传。
物理学家
物理学中著名的女科学家比数学中多,其中最杰出的当然是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在娘家的姓名是玛丽·斯科罗多夫斯卡,1867年生于华沙,当时波兰在沙皇俄国的统治之下。16岁中学毕业后,做了8年家庭教师。积攒了一点学费,1891年买一张四等车票来到巴黎,考入巴黎大学。1895年,和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结婚,以后就留在法国。与玛丽结婚时,皮埃尔已经有很高的科学声誉。1897年底,为了给自己的博士论文定题目,居里夫人征求丈夫的意见。按照他的建议,她着手研究物理学家贝克勒耳新发现的放射性现象。贝克勒耳局限于用铀做射线源。居里夫人却要判明放射性是否只是铀原子的特性,还是一种更普遍的性质。换句话说,她要检查当时已知的所有元素,是否只有铀才产生放射性射线,还有别的放射性物质没有。她发现钍也具有放射性。但是,使她意外的是,有些天然矿石的放射性要远远大于按矿石中铀和钍的含量所应具有的放射性。她得出结论,天然矿石中一定含有一种比铀和钍放射性更强的元素。这时皮埃尔也参加到对放射性的研究中来。在他们的努力下,1898年7月,他们发现了一种新元素,以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命名为钋(Polonium),钋的放射性是同质量的铀的几百倍。9月,他们又在沥青铀矿中发现了一种新元素,放射性是铀的100万倍以上,命名为镭(Radium,即辐射素之意)。1903年,他们夫妇与贝克勒耳分享诺贝尔物理奖(一排3,瑞典1963)。居里夫人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
1906年,皮埃尔不幸被马车撞倒压死。皮埃尔去世后,居里夫人强压住心中的巨大悲痛,接替他担任巴黎大学教授(她是巴黎大学理学院第一位女教授),并继续提纯镭。1910年她提炼出纯粹的金属状态的镭。1911年,由于发现钋和镭及提炼出纯镭的工作,她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一排4,瑞典1971),成为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如果说,她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还有人以为是“加”上去的,那么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奖则完全是她独自一人努力的结果,显出了她深厚的研究功底和坚强的毅力。也是在1911年,居里夫人竞选法国科学院院士(对手是发明无线电检波器的布冉利)。她得到许多著名科学家的热烈支持。但是主持会议的主席在会上公然宣称:“把科学院的大门敞开,让所有的人进来,但妇女除外。”在这种对妇女的歧视下,居里夫人在第二轮投票中以28对30落选。后来始终未被接受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居里夫人不仅在科学上有巨大的成就,而且品德高尚。她热爱祖国波兰;她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她蔑视虚荣,“在所有的名人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荣誉腐蚀的人”(爱因斯坦语);她一生多次放弃能给自己带来巨大财富的专利申请;她在遭遇中年丧夫的不幸后,毅然独自光大了她和丈夫共同开创的科学事业,并且勇敢地承担了赡养老人和抚育两个女儿的责任;这一切都备受后人景仰。
关于居里夫人的m88特别多。这有几个原因。第一,居里夫人是波兰人,又入籍法国,两个国家都为她发行了许多m88。波兰把这个伟大的女儿看成民族英雄,和哥白尼一样是波兰的象征(二排1,波兰1998,镭发现100年)。法国也为这个杰出的女公民而骄傲(二排2,法国1967,诞生百年)。第二,镭的发现既是物理学的重大成就,又在医学上有重要应用(癌症的放射性治疗)。因此许多居里m88与抗癌治癌主题有关。第三,居里夫人是杰出的妇女,她从一个孤身来到巴黎的穷学生成长为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简直是一部传奇故事。因此她又成为杰出女性m88的主图,例如土耳其1935年发行的全世界第一张居里夫人m88(压题图)是纪念国际妇女联盟第12届大会召开而发行的,它是物理主题m88中最珍贵的一枚。受篇幅所限,我们只能选择这几张m88。
居里夫人的大女儿伊仑娜(二排3,塞拉利昂1995)也以科学为职业。她从小受到母亲的科学教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居里夫人亲自开车,带着透视设备在前线救护伤员,伊仑娜便是她的助手。1927年,她和母亲实验室里年轻的技术员约里奥结婚。约里奥具有极高的技术才能,是朗之万介绍到居里夫人的实验室来的。为了保留居里这个值得纪念的姓氏,他们把两家的姓结合在一起改成复姓约里奥-居里。这是又一对著名的科学夫妇(三排1,法国1982)。由于发现人工放射性,他们获得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许多放射性方面的工作现在归在核物理中,但历史上授予的都是化学奖。)约里奥·居里夫妇还与另外三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交臂而过,即发现中子、正电子和原子核裂变。这三个发现都是他们比别人更早在实验中遇到,他们对这三个发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事实上,三排1m88上的图案便是核裂变。但他们的理论视野不够开阔,在思想上没有准备,因而对自己的实验结果作了错误的解释,错过了这些发现。
对发现核裂变作出重大贡献的是奥地利女物理学家迈特纳(三排2,奥地利1978;三排3,西德1988;四排1,西柏林1988),爱因斯坦称她为“我们(德国)的居里夫人”。迈特纳是犹太人,1878年出生于维也纳。1901年进入维也纳大学,1905年得博士学位。1907年到柏林,在柏林大学听普朗克等人的课,曾担任普朗克的助教,后升任副教授。她在威廉皇帝学会化学研究所与放射化学家哈恩密切合作从事放射性的研究,前后近30年,担任化学研究所的物理部主任。1938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的小组用中子轰击铀盐,在其产物中发现有一个放射性元素的化学性质很像镧。他们没有进行理论分析,只是发表了实验结果。当时一般的认识是,原子核的结构是很坚固的,用粒子轰击只能打下很小的碎片来,产物的原子序数应当和铀相差不大。但是镧的原子序数是57,与铀的92相差太远,一般人对这个结果都感到难以置信。消息传来,哈恩决定重做这个实验。不过这时迈特纳为了躲避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迫害,已经逃出德国流亡了。希特勒是1933年上台的。起初迈特纳由于有奥地利护照,纳粹还不至于对她怎么样。可是1938年3月,希特勒并吞了奥地利,迈特纳也成了德国人,她必须马上走。于是她用已经作废的奥地利护照,冒险越境逃到荷兰,身无分文,只带着哈恩送给她以备不时之需的一枚钻戒。然后辗转去了瑞典,找到一份工作。哈恩实验的结果,不但证实了约里奥-居里小组的结果,而且发现产物中还有钡(原子序数56)。哈恩发表了实验结果,并写信把这个结果告诉在瑞典的迈特纳。收到信时,迈特纳的外甥弗里什正从英国到姨妈这里来陪她过圣诞节。他们讨论了哈恩的结果,很快就明白了这是铀原子核分成了两半。弗里什熟悉玻尔不久前提出的原子核的液滴模型,而迈特纳熟悉核反应中的各种数据。他们很快就根据液滴模型解释了哈恩的实验,并根据质量亏损算出反应中放出的巨大能量,还仿照生物学中的细胞分裂现象将这种现象命名为“裂变”(fission)。这是核能利用(包括军用和民用)的基础。1945年,由于发现核裂变把194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哈恩,但却完全没有提到迈特纳的贡献,许多科学家为之不平。
得到了诺贝尔奖的另一位女原子核物理学家是德国出生的迈尔夫人(四排2,塞拉利昂1995)。她由于创立原子核的壳层模型与德国物理学家延森和匈牙利出生的美国物理学家维格纳分享1963年诺贝尔物理奖。她于1930年在哥丁根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结婚后随丈夫美国化学家J.迈尔去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丈夫在化学系任职,而她仅是物理系的一个“自愿的非正式人员”。1939年,夫妇俩转到哥伦比亚大学,丈夫任化学系副教授,而妻子是一个没有职称的一般专业人员。1945年又到芝加哥大学,丈夫任化学教授,她则任“义务教授”,因为该大学规定,不允许同时任用丈夫和妻子担任教职。虽然她1949年就做出了后来使她获诺贝尔奖的工作,但直到1960年她才得到正式的学术职位。
另一项由女科学家做出巨大贡献的获诺贝尔物理奖的工作是脉冲星的发现。1967年,英国剑桥大学休伊什教授领导的射电天文小组建成了一座庞大的射电望远镜。小组中有一位女博士生S.J.贝耳。她从射电望远镜的记录纸带上证认出一种非常有规律的脉冲信号:其周期很稳定,为1.33728秒,而每两次出现的间隔则刚好是一个恒星日(23小时56分)。她把这一情况报告给休伊什。经过继续观测,贝耳又发现另外3个辐射脉冲信号的射电源。1968年2月,休伊什、贝耳等5人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认为这种脉冲星可能是一颗快速自转的中子星。中子星在理论上早已假设其存在,但直到贝耳发现脉冲星才得以证实。为此休伊什被授予1974年的诺贝尔物理奖,但却完全忽视了贝耳的功绩,这是很不公正的。英国著名的天文学家霍伊耳在《泰晤士报》上发表谈话,认为贝耳应与休伊什共享诺贝尔奖,并对诺贝尔奖委员会提出批评。美国的富兰克林学会则对休伊什和贝耳同时授予迈克尔孙奖章。的确,没有贝耳的敏感,脉冲星是不会发现的。师傅独占了徒弟的成果。四排3是瑞典为纪念此次诺贝尔奖发行的m88,上面的得奖人名虽然是休伊什,但是我们要知道,图中的脉冲信号是贝耳认出来的。
化学家
在化学领域里,英国女化学家霍奇金(五排1,英国1996;图15,塞拉利昂1995)由于测定维生素B12的结构获1964年诺贝尔化学奖。她于1948年在牛津大学和同事合作得到第一张维生素B12的X光衍射照片,这是最复杂的非蛋白质大分子之一。她们最后完全确定了维生素B12的原子排列(五排1)。
生物学家
生命科学领域里的女科学家群星璀璨。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的双螺旋模型,这是遗传学中里程碑式的工作。在这一工作中,女科学家R.富兰克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时全世界共有3个研究组主攻这一问题。除了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沃森和克里克的小组外,还有伦敦国王学院威耳金斯的小组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泡令的小组。富兰克林是威耳金斯小组的成员,她是一位出色的结晶学家和X光衍射技术专家。她拍摄出DNA的最好的X光衍射照片,为沃森和克里克的发现奠定了基础。1962年,DNA的双螺旋模型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但是,富兰克林因患癌症于1958年去世了,得奖者便是沃森、克里克和威耳金斯,而没有富兰克林的名字。但是,瑞典1989年为此发行的m88(五排3)中的X光衍射照片是富兰克林的工作。
获得诺贝尔奖并登上m88的女遗传学家是美国的麦克林托克(六排1,瑞典1989)。她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发现了玉米的转座因子,并于1951年在美国生物学专题讨论会上报告了她的新理论。但她的工作长期被低估了,直到70年代末在细菌中确实发现了“转座子”。她于1983年获得了迟到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德国女科学家努斯兰─沃哈特由于开创了发育遗传学而分享了199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她在显微镜下观察果蝇胚胎发育的突变性状,并找出与此相关的基因。不过还没有发行过关于她的m88。
在生理学中,捷克出生的美国生理化学家科里夫妇是又一对科学夫妻。他们共同发现了糖代谢过程中垂体激素对糖源的催化转变,与阿根廷科学家奥塞分享了1947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他们在布拉格德国大学是同学,1920年结婚并在同年同时获得博士学位,两年后一同赴美。但此后妻子格蒂在科学职位上的升迁总是比丈夫卡尔慢半拍,就和迈尔夫妇一样。直到他们获得诺贝尔奖那一年,格蒂51岁时,才被提为正教授。六排2是加蓬1995年发行的格蒂的m88。
意大利出生的美国生理化学家列维─蒙塔契尼(六排3,塞拉利昂1995)由于发现人体发育过程中的生长因子,与她的学生、美国生理化学家科亨分享了198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列维─蒙塔契尼于1901年生于图灵,在图灵大学医学院受教育,于1947年移居美国。她发现了促进末梢神经系统细胞生长的生长因子,科亨发现了促进表皮细胞生长的生长因子。
在医学界,m88上有世界上第一位有正式资格的女医生布莱克韦耳(七排1,美国1974)。她多次向医学院申请入学,直到1847年才被纽约杰尼瓦医学院录取,1849年毕业于该学院。她于1857年开办纽约医院,全部录用女职工。
美国女医学物理学家耶洛(七排2,塞拉利昂1995)由于对发展放射性免疫检验术(RIA)的贡献而分享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她于1945年在伊利诺伊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在退伍军人管理局医院任放射性同位素科副主任时,她着手研究放射性同位素的各种医学应用。通过把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免疫学结合起来,耶洛发展了RIA。这个方法在医学中得到了许多应用。
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林巧稚也出现在m88上(七排3,中国1990)。林巧稚于1901年生于厦门鼓浪屿。1929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受聘为协和医院妇产科第一位女医师。1932年、1939年先后在英国曼切斯特大学医学院、伦敦大学医学院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留学。新中国成立后,她是我国第一届、第一位女学部委员。她在妇科肿瘤的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静脉换血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等方面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她是我国妇产科的开拓者,她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受到中国人民的敬慕。
上面介绍了出现在m88上的一些女科学家。我们看到,这些先行者多数人都有一个克服重重障碍然后才取得成功的故事。一本居里夫人传曾激励许多青年人特别是女青年献身科学,笔者希望,这些女科学家的事迹也能为青年朋友鼓劲。(本文作者秦克诚为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