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88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m88上的医学故事 — 李时珍

李时珍:(1518年-1593年)中国明代医学家、药学家。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人民学习。李时珍38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当时太医院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在此只任职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27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为我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书出版后,很快传到日本,又流传到欧美各国,先后被译成日、法、德、英、拉丁、俄、朝鲜等十余种文字在国外出版,传遍五大洲,至今仍是一部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古代科学文献。李时珍被世界公认为杰出的自然科学家。

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它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了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本草纲目》凡16部、52卷,约190万字。全书收纳诸家本草所收药物1518种,增加收入药物374种,合1892种,其中植物1195种;共辑录古代药学家和民间单方11096首,涉及临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常见病、多发病,其中2900多首为旧方,其余皆为新方;所用剂型丸散膏丹俱全,且许多方剂既具科学性,又有简便廉验之特点,极具实用性,书前附药物形态图1100余幅。这部伟大的著作,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尽可能的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补充了不足,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他不仅解决了药物的方式、检索等问题,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他对植物分类学方面的新见解,以及可贵的生物进化发展思想,打破了自《神农本草经》以来,沿袭了一千多年的上、中、下三品分类法,把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莱、果、木、虫、鳞、介、禽、兽、人共16部,包括60类。每药标正名为纲,纲之下列目,纲目清晰。书中还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包括校正、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录、附方等项,从药物的历史、形态到功能、方剂等,叙述甚详。尤其是“发明”这项,主要是李时珍对药物观察、研究以及实际应用的新发现、新经验,更加丰富了本草学的知识。

李时珍晚年,自号“濒湖山人”,著作有《所馆诗》、《医案》、《濒湖脉学》、《五藏图论》、《三焦客难》、《命门考》、《诗话》等。其中《濒湖脉学》依其父李月池所著《四诊发明》及历史上其他多家脉论精华,不仅语言简明,论脉清澈,把临床复杂脉象总结归纳成基本的27种脉象,而且还把主要内容,即脉象、相类脉鉴别、脉象主病,皆以韵文歌括形式撰述,便宜诵记,因此其书流传深广。历来受医家推崇的《濒湖脉学》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是李时珍对中医学的又一巨大贡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