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88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专题邮集展品中素材的珍罕性到底如何评价?

FIP专题委员会主席达缅·拉格主讲的《专题集邮展品评审的方方面面》对于邮集珍罕性的评审,做出了如下评述:

评审珍罕性的最高分为20分。珍罕性是与重要性一起评审的,珍罕性必须建立在重要性的基础之上。展品中拥有常见素材的,可得8分;每框最少有2件不常见或极少见邮品的,可得9-10分;不常见或极少见邮品随处可见的,可得11-12分;不常见或极少见邮品随处可见,并且有一定数量的珍罕品的,可得13-15分;不常见珍罕邮品随处可见但没有“顶极”珍罕品的,可得17分;不常见珍罕邮品随处可见,并有一些“顶极”珍罕品的,可得18-19分;珍罕邮品和“顶极”珍罕品随处可见的,可得满分。

其中的主要有两处,需要人们进行深入理解和把握:

1、“珍罕性是与重要性一起评审的,珍罕性必须建立在重要性的基础之上。”那么,这里所指的“重要性”究竟是什么概念?如何理解?

2、出现了“顶极”珍罕品的概念,如何理解?何谓“顶极”?

在此,想听取一下各位邮友的高见。

     关于“重要性”,现行的专题类展品评审表中并没有为此专门设立这个评价要点,而在传统、邮政史、邮政用品等类别中均有明确规定,我们不妨在此学习一下:

传统集邮展品,评审“重要性”(针对展品整体素材水平)主要有下含义(FIP前主席罗伯特。奥登威勒关于《传统集邮展品评审》讲座):

1、再复制这样一部展品的可能性,换言之,再复制这样一部展品的素材会容易到什么程度?

复制办不到

复制困难

难度中等

相对容易

容易复制

2、编组这部展品的难度,在正常情况下参展者要制作这样一部展品,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个人精力?

一生的努力或者主要贡献源自个人努力

10到20年或等效的学习和努力

很少的努力

3、展出了为集邮者而创制的邮品。几乎每一个国家的m88在发展到一定阶段,迟早在m88的发行和使用方面都有可以见到一定程度“集邮”的影响。尽管如此,就是在明显有大量集邮影响的领域内,也还有邮政服务中产生的“自然素材”或非集邮的应用而产生的素材。

有的主要素材都是非集邮品,或者“可以接受”的集邮品。

关键素材展示了一流的非集邮品,但也展示了某些集邮品。

多数关键素材都是集邮品,且同类的非集邮品是可以获得的。

大多数或全部素材都是因集邮而产生的

4、在被展示国家或领域内的集邮价值。首先是在其“本国领域”内它的重要性,然后是在世界范围内的基础上它的重要性。

最高的集邮价值——在该领域能收集到的关键素材;

高的集邮价值——但回避了某些最困难的收集领域;

有些集邮价值——有些趣味性,有一定的难度;

集邮价值一般——某些局部有点趣味性,但相对容易收集;

没什么集邮价值——一个缺乏趣味性的普通领域。

5、在世界集邮水平上的集邮价值

高的集邮价值——大多数集邮家应该通晓这个领域

有些集邮价值——许多集邮家还熟悉这个领域

集邮价值一般——某些集邮家多少了解一点这个领域

没有什么集邮价值——少数集邮家可能认为该领域有点趣味性

无集邮价值——可能很少有人熟知的领域,几乎没有人认为该领域适合一部国际性的竞赛性展品

邮政用品集邮展品评审中,有“集邮重要性”这项评价指标(针对展品整体素材水平),据托德先生在2008年洛阳FIP国际集邮讲座授课提要,其表述的内涵为:

集邮重要性,它取决于实际展品相对于选题的重要性,以及该选题相对于邮政用品领域的重要性。也包括我们在一般认识上的集邮重要性。如马尔雷迪邮简是世界上第一枚邮资邮简,它就很重要。

如果重要性不高,则邮集做得无论多好,都不可能得高分。

一部展品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对集邮的贡献上。重要性如果不高,其珍罕性就没有意义。对于那些对展品规模没有合理开端或解释的展品,评审员要仔细评估其重要性。

比如一部反映某一国家早期邮政用品的邮集中,参展者却不涉及最初几年的发行、使用情况,而从第三年开始展示之后的情况。

评审员应留意到参展者没有合理原因,而展品中缺少一个国家部分素材的情况。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参加FIP邮展的反映苏联邮政用品的展品中,却没有该国的早期邮资封。

评审员不要受英联邦展品中经常遇到的“样张”的影响(它们其实是某些公司批量制作的),这些邮品的实寄品通常才更重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