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昆山千灯人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是为昆曲之雏形。昆曲属南戏系统。它是我国古老的剧种,原名昆山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昆曲在我国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至今已有600多年。到明万历末年,昆曲经扬州传入北京等地,跃居各腔之首。明末清初,昆曲又流传到四川、广东等地,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剧种。在传入各地后,衍变出了众多的流派,成为具有全民族代表性的剧种。至清乾隆年间,昆曲的发展进入全盛时期,绵延至今,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传统的戏曲形态。
在2010年6月12日“中国文化遗产日”之际,中国邮政推出了全球首套多媒体(视频)m88《昆曲》3枚,m88图案分别选取了昆曲发展阶段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剧目《浣纱记》、《牡丹亭》和《长生殿》。通过专用视频点读笔,,人们不但能听到清丽悠远、婉转缠绵的优美昆曲唱腔,而且能欣赏到美轮美奂的表演影像。视频由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提供。来源:潘训梁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panxunliang